散文诗两篇

  2009-04-30 18:39:09  
散文诗两篇 教案示例一第一课时 记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初步感知形象、生动、深邃、隽永、精炼、流畅的语言特色。  2.通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体会作者迂回婉转的奇妙构思。  3.引导学生理解“记忆所蕴含的真谛”,使他们获得趋向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散文诗两篇

教案示例一

第一课时 记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初步感知形象、生动、深邃、隽永、精炼、流畅的语言特色。

  2.通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体会作者迂回婉转的奇妙构思。

  3.引导学生理解“记忆所蕴含的真谛”,使他们获得趋向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审美愉悦。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记得曾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今天请你以“记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你将会写些什么呢?(找3人提纲挈领地做个介绍)请同学翻开书,我们一起看看作家韩少华如何写的《记忆》?

  板书课题:记忆 

  (二)诵读感悟

  1.分组(四人为宜)诵读课文,要求一人读,其他三人听,并注意:①字音是否读准。②感情是否到位。

  2.学生谈谈初步感受,重点是作家如何写“记忆”的?

  3.请小组汇报朗读。再由学生讨论如何朗诵这篇文章(引导学生从内容理解、诵读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把握)。

  (三)揣摩品味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思考:

  (1)“记忆所蕴含的真谛”指的是什么?

  (2)找出文中能标志作者思路转换的语句。

  (3)作者怎样一步步形象的揭示“记忆”的真谛的?

  (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举例说明。(你比较喜欢课文的哪一段话,为什么?请具体说明)

  2.学生讨论明确,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提示:

  (1)记忆是衡量人高下、贵贱、美丑的尺度;在人们的记忆中,庸人、叛徒、蠢货、懦夫将遭唾弃,大公无私,乐于奉献、勇于献身的人将流芳百世。人生的真谛、人生的价值在于有崇高的理想,广阔的胸怀,绚丽的心灵和奉献精神,应远离罪恶,勇于牺牲,舍己为人,不作庸人、叛徒、蠢货、懦夫、争做智者和勇士。(文中没有对此做出现成的回答,需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意思相近即可)。

  (2)三句:“记忆,是什么样?”“这说的是忘却,记忆呢?”“记忆究竟是什么?”

  (3)以记忆为线索,迂回婉转,逐层深入。先从反面入笔,从“忘却”引入“记忆”;再从否定角度说“记忆”没有许多外在形式:重量、体积、色彩、标价,随后从肯定角度取譬设喻:“记忆”是“灰烬”“流水”“落花”;第三步作者引入两个有关记忆的传说,开是触及记忆的核心话题——记忆的本质;最后对怀有各种记忆的人作出评价,进一步揭示记忆的真谛。

  (4)学生发言紧扣原文,言之成理即可。(当然,教师最好能引导学生抓住几个特点:①深沉含蓄,饱含哲理。②采用第一人称“我”(作者)与第二人称“你”(一个年轻朋友)交谈的假设情境的写法,如话家常,更显亲切。③多用排比和比喻,使文章既活泼灵动,又有典雅气象。)

  3.齐读课文(或某一部分),进一步体会。

  (四)布置作业,写一段的有关本文的赏析文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俄罗斯女郎、门槛等的象征意义。

  2.把握主人公典型形象,引导学生体会女革命家为正义事业献身的壮美。

  3.与《记忆》作比较,了解散文诗多样化的创作形式,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和辨析。

  二、教学步骤

  (一)写作背景

  屠格涅夫( 1818 ~ 1893 ),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门槛》是作者晚年的作品中思想境界较高的一篇。作者与女革命家一直有来往。 1878 年 1 月,俄国发生了女革命家刺杀彼得堡总督的事件,同时,屠格涅夫受到女革命家彼洛夫斯卡娅活动的影响,受到女友伏列夫斯卡娅献身精神的感染,对那些为俄国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钦佩不已。于是,集她们于“俄罗斯姑娘”之一身,通过虚幻的梦境,讴歌了俄国社会现实中的优秀分子,着力表现她们的崇高信仰和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

  (二)诵读

  教师可组织五个同学分别扮演叙述人、问者、俄罗斯姑娘和两位评者。

  (问话应是“慢吞吞”和“不响亮”的,显出高高在上的威严;俄罗斯姑娘的答语,要加重语气,文章最后“一位圣人”,打了惊叹号,充满力量,寄托了作者由衷的赞美,更要读得响亮。朗读时要注意创造庄严、肃穆的情境和氛围。

  (三)学生自读思考

  1.文中的“大楼”象征什么?

  分析:象征手法, “大楼”象征伟大而壮丽的革命事业。

  2.“门槛”象征着什么?

  分析:本文的“门槛”可以理解为参加革命与不参加革命、进步与落后的分界线的象征,也有人理解为“革命者面前的一切艰难险阻”。以此为标题,可见它对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起着重要的作用。

  3.文中环境描写有什么象征意义?

  分析:大楼、窄门,高高的门槛,门里一片阴森的黑暗,望不透的黑暗中散发着寒气,一幅门帘子掩盖了所有的凶险邪恶。这阴森恐怖的环境,象征着当时俄国社会中的严酷环境和革命形势,成为人物活动的背景和人物形象凸现的底色。

  4.作者如何描写俄罗斯姑娘的?

  分析:语言描写:①问语 -- 声音慢吞吞、不响亮,语调冷冰冰,语句长,陈述一切苦难,从反面表现正义事业的艰难,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坚强性格。②答语 -- 简短,坚决,果断,直接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坚强性格。③评语 -- 截然相反,表现出女主人公品格的伟大,也暗示出这种人物性格不被广泛理解造成的悲剧性。

  神态描写:仅一句,“姑娘埋下了头……”忍受着屈辱,显示出女性特有的坚强。

  心理描写:贯穿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之中。女主人公表现出性格的一致性,还伴随着心理活动的波澜,即在表现坚强的性格的同时,又有忍受屈辱,复又更坚强这一插曲。渐次高昂之中,有间歇、转折和新的起点,避免了平铺直叙。

  5.怎样理解“一个圣人”?

  分析:在欧洲人的传统观念中,圣人指具有嘉德懿行和远大崇高的奋斗目标,忍受无穷无尽痛苦,一心为广大人民谋福利的人。这种人往往是虏诚的宗教信仰者。本文用“圣人”来形容俄罗斯的姑娘,是着眼于道德赞扬的。作者同情革命,但没有参加革命,在政治上与革命党仍有距离。

  (四)总结

  1.学了这两篇散文诗,说说你对散文诗的特点有哪些认识?

  分析: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用散文的形式表现诗的思想内容。一般篇幅短小,有诗的意境,但像散文一样,不分诗行,不押韵,用内在的激情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鲁迅的《野草》与泰戈尔的《飞鸟集民新月集》都是散文诗集,高尔基的《海燕》也是著名的散文诗。

  2.比较《记忆》与《门槛》的异同

  分析:(l)在艺术手法上,《记忆》选取“记忆”这一心理过程的独特视角,运用迂回婉转的手法,展示了对“人生意义”这一普遍对象的宏观思考,揭示了这一普遍对象的内涵。《门槛》则从个别到一般,运用象征手法,抓住一个典型场景中的典型形象,来展示革命者的普遍人格。

  (2)在语言方面,两文的语言都充分体现了诗的语言的精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语言精短,很少用长句;②用自问自答和对话推进内容,而且对话很有特色;③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和排比,显得非常精妙。

  (五)布置作业

  1.诵读《记忆》、《门槛》,加深对两文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的感悟。

  2.课外阅读鲁迅先生的散文诗《秋夜》和《好的故事》(《语文读本》第三册 )
 板书设计              


  第 1 2 3 页  


下一篇:陈情表
上一篇:短文两篇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