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涛沙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2009-04-30 19:42:05  
《浪涛沙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请问: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谁?(苏洵、苏轼、苏辙)
“一代苏长公,四海名未已。投荒忘岁月,积毁高城垒。”
再请问:这首诗中的“苏长公”又是谁?(苏轼)
不错,是苏轼。我们今天就学苏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浪涛沙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请问: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谁?(苏洵、苏轼、苏辙)
“一代苏长公,四海名未已。投荒忘岁月,积毁高城垒。”
再请问:这首诗中的“苏长公”又是谁?(苏轼)
不错,是苏轼。我们今天就学苏东坡的一首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正是苏东坡在“投荒的岁月”里写的,词人苏东坡因为被贬湖北黄岗,当时叫黄州的地方。一般说来,被贬职总归有点不太舒服,但是我们现在反过来审视这件事情,我们倒还觉得苏东坡的贬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正是由于贬职,使他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开始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和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二、初读《浪涛沙 赤壁怀古》:
古诗词学习的第一目标就是“熟读成诵”。下面同学们齐读这首词。
(学生读词)
读的应该说很不错,但是有些地方感情把握还不够。请听读录音,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畅所欲言,及时试读,老师予以肯定)
分别找一个男生、女生读词的上阕、下阕,进行比赛。
三、品读《浪涛沙 赤壁怀古》:
    1、你们读的都很好,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多读,这样的词一定要把它们背出来。关于这首词,或者说关于苏东坡还有个小故事。当年苏东坡在翰林院工作,有一次大家在一块儿聊天,苏东坡向一个幕僚问起关于词的一些看法,幕僚就说,您的词和柳永的词不一样,柳永的词应该是十七八岁的小女孩,拿着红木牙板敲起来,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之类的,您的词应该是一位关西大汉,拿着铜琵琶、铁敲板高亢而歌。当时苏东坡也非常高兴,为之绝倒。现在我就来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当那位幕僚在说起一位关西大汉拿着铜琵琶、铁敲板唱起来的时候,如果他唱的是《念效娇•赤壁怀古》,那么应该是哪一句最适合这样唱呢?
明确:当然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齐读词的第一句)
老师提问:读得很有气势。怎么会读得这么有气势的?这里面我们要注意到这一句,它起首就是一个/"江/",大家注意到它前后的这些词语,这条江是怎样的一条江?一个字? 
    学生答:大。 
    老师提问:大。江的前面有个“大”宇。气势如何?它不说“流”、不说“淌”等,说什么?说/"淘/"。淘的程度怎么样? 
    学生答:尽。 
    老师追问:淘了多少时间? 
    学生答:千古。 
    老师继续追问:都淘些什么人物? 
    学生答:风流人物。 
    老师总结:可想而知,这种江的伟力,它的时空效应,它的整体感,以及流动的一种意象,所以把它定位于豪放毫无愧色。
2、作者将会写出一种怎样的内心活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我们接着往下看。一首词,按照古代的宋词来说的话,它只有调,叫做词牌,它后面是没有题目的,而这一首词很奇怪,它有个“赤壁怀古”的名字。它“怀”的是什么“古”?
(是周瑜)
老师问:不错,是周瑜。那么作者可以怀的内容千千万万,为什么他单单要怀念周瑜呢?或者说首先他是从什么角度来形容周瑜的?我们一起先把有关周瑜的词句捕捉一下。
首先请一位同学描写周瑜的几句读一读。
老师问:下面我们考虑一个问题,他是从哪些角度来形容周瑜的?
板书小结:
年龄——小乔初嫁了——(初24岁,实际34岁)——美女衬英雄,潇洒的英姿。
姿态——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有气魄。
装束——羽扇纶巾——儒雅的将军。(文绉绉的——文将?东吴的大都督——武将?——能文能武)
气魄——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曹操80万大军,周瑜谈笑间就把他们消灭了)
3、请问:现在我们该用一个什么样的称呼才配得上周瑜呢?
明确:风流人物。
老师问:“风流人物”,周瑜当之无愧。“时势造英雄”——那么,作者又把他放在一个什么背景下描写的呢?
齐读“乱石穿空”一句,讨论。
板书小结:
“乱”“穿”——石壁陡峭
“惊”“拍”“卷”“千堆雪”——气势磅礴
“景语皆情语”——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了它的雄伟壮丽,会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从而为下片追怀周瑜渲染环境氛围。
4、接下来我们就要考虑一个问题了,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里面的人物千千万万、英雄辈出,为什么苏东坡单单怀周瑜呢?
讨论一下。多角度思考,想得越多越好。要求各抒己见。
明确:好的,请坐。这个是要大家讨论的,没有标准答案,大家可以百花齐放。关于他为什么会怀周瑜呢?的确是有多种原因的,我现在谈谈我的想法,决不强加于大家,好吗?我想这里面有几个意思。第一个,功绩。周瑜对于苏东坡说来应该算小小的年纪就非常的得志,从二十四岁开始被重用,一直到三十四岁建立功勋,而苏东坡刚才好多同学都注意到,头发都白了还一事无成,搞个/"团练副使/"还是个虚职,这我想是一点。第二个,建功的年龄。跟第一点差不多的。第三点,谁都知道,当时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应该属于主要的角色,是主将,所以苏东坡不可能去怀念别的人,而是以周瑜为主的。第四点,好多同学当时也注意到了,这是一种机遇,在当时来说,应该说他们分别碰到了不同的机遇,或者说不同的君主。周瑜当时就碰到了一位明君--孙权。孙权识人才,重用了周瑜,而苏东坡很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所以他更加有感慨。
还有一点,两者在性情上面可以说是惺惺惜惺惺,两者是比较接近的,对吗?有的同学可能会产生一种误解,不对啊,周瑜心胸狭隘。搞错了,那是罗贯中给他加上去的。其实周瑜这个人,你想像一下这里面的描写还是比较真切的。我也感觉到苏东坡和周瑜在这点上有共同之处。苏东坡怎么可能去怀念六十多岁的曹操或五十多岁的诸葛亮呢!(众生笑)至于吕布、关羽更不是苏东坡所瞧得起的了,所以非周瑜莫属,连他自己也说过,/"知音如周郎/",说得很清楚嘛,他把周郎视作他的知音。
4、接下来我们就紧接着刚才的问题往下说,他怀念周瑜的最终目的是抒发感情,他想抒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齐读“故国神游”两句
老师问:读的很好!他抒的是什么情?
学生讨论
明确:关于这个问题呢,正如前面参考上面也说的,是见仁见智。
但有一点,我觉得我们纵观苏东坡的全部经历以及他所有的创作或者他的内心来说,我刚才也说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面的话,就不是苏东坡了,所以最后他很迅速地从这种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了苏东坡特有的旷达洒脱的感情。这真叫是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只有大自然才是他寄托自己感情的最好最终的归宿,所以他的感情就在这个地方把它来一个转折,也使他表达的感情更加丰富而有层次,最终完成了他作为豪放派代表作的整个的一首词。我想正如苏东坡他自己写给他朋友的信里面所说,苏东坡一生虽然是坎坷的,但是他始终笑面人生。所以惆怅失意未必全部属于他,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我认为基本上捕捉到了它的脉搏。
(附:观点一、谪居黄州,惆怅失意。观点二、谪居黄州的自慰之词。观点三、向“江月”倾吐壮志难酬的苦闷。观点四、反应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苦闷,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四、总结全词:
全词作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这么一种心情,我认为这就是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同时大家也可以知道,在苏东坡之前的词作都是以写艳词为主的,而苏东坡能一反前人创作的萎靡之气,在词的创作中渗透进了这种豪放的风格。要知道在他之前像周瑜这样的英雄进入词里面是微乎其微的,可以说是没有的。苏东坡在这一点上相当具有创新意识。所以我们从某个意义上说真应该感谢他的黄州被贬,没有黄州被贬,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一道天光就不可能射向天际。”所以正是黄州被贬导致了这样一首旷世杰作的产生。好,这首词在内容上就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在新的理解下面再把这首词完整地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词。

[1]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