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个案(网友来稿)

  2009-04-30 17:42:11  
雨霖铃——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个案(网友来稿)
广州市培英中学语文科 戴庆忠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知识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雨霖铃——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个案(网友来稿)



广州市培英中学语文科  戴庆忠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知识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三)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整合,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方法:

(1) 网络环境与课堂教学整合

(2) 美读法

(3) 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与设备

多媒体电脑平台(配备宽带上网)、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深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我们昨天学习了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感受了豪放派豪迈的词风,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词风——婉约派。而其中的代表词人是柳永。大家在课文注释上看到,这是一首离别词。生离死别都是人间最伤心的事情,人们最不愿遇到的事情。下面,请大家欣赏配乐朗读,感悟词人的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点击网页“配乐朗诵”)

二、 整体把握,感知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1、点击网页“配乐朗读”,让学生沉浸在离愁别绪的伤感氛围里。

2、学生概括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师板书:

感情:无奈、伤痛、眷恋

三、 了解背景,学会“知人论世”。

1、教师设问:

有同学曾经问我:《琵琶行》里琵琶女的悲惨遭遇告诉我们,在封建时代,歌伎是很没有地位的,是受歧视、受迫害的社会底层市民。那么作为封建文人学士的柳永,一个上层的文化人,与歌伎混在一起——甚至谈起恋爱来,岂不是自降身份,自我作贱?这好像有点不可思议。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说明:针对该生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点击网页介绍有关柳永的经历。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柳永的背景及与歌伎情深意切的关系,懂得借助背景,“知人论世”,鉴赏诗歌。

2、 点击网页“关于柳永”,教师同时简要点拨:

教师: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穷困。经常出入娼馆酒楼,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他同歌伎的交往并不像浪荡公子,纨绔子弟之流的风花雪月,虽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楼酒馆,他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地方。正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他的很多佳作,很多取材于同歌伎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这首词就是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歌伎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



四、点击网页“配乐朗读”,学生朗读一遍,加深对作品的整体认识。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作简要评价,并指导学生注意停顿和节奏。

五、分析上阕的情与景的关系,重点鉴赏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1、教师:写景抒情诗的最大特点是“情景交融”,俗话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在作者笔下,一景一物,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饱含着离别的无奈和伤感。大家讨论几分钟,试以上片为例,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同时,作者在人物形象上也进行了细腻的刻画,试举例说说。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

上阕:

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云气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

烘托人物感情。



4、教师点拨名句,深化学生理解,重点从朗读的角度分析:(视学生掌握情况决定详略分析)

例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开首三句,简单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爱,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见这里着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

例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两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都门”是指汴京门外。 “帐饮”是说搭起帐篷请行人吃酒,古人离别饯行离不开酒。“无绪”是当时心绪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现。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

    例三: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例四:“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这句要读出苍茫、孤独味来。

5、教师示范朗读一遍,将所储备的感情传染给学生。

6、学生深情背诵上片。

六、学习下阕,重点鉴赏典型诗歌意象。

1、教师引入:下阕字字珠矶,句句含情,很多句子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同样是写景但下阕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给合之前所学,讨论3分钟,谈谈看法。

2、 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边板书:

下片:

典型意象:酒、柳、风、月



3、教师点击网页有关诗歌意象部分,并点评学生发言,深化学生认识。

关于酒:

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哀时——曹操为功业人才而愁,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短歌行》)

愁时——李白失意官场,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苏轼也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思念丈夫时,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声声慢》)

王维送别元二,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关于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琵琶行》几个地方写到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关于风: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总结:柳有“留”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

4、学生自主朗读作品,鼓励毛遂自荐,作示范朗读。

5、学生作示范朗读。

七、师生共同归纳本诗的写作技巧: 

教师: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鉴赏诗歌,如果准确把握了意象的特点和情景交融的写法,就不难理解作者的感情了。如果我们再细细分析,作者在上下阕的写景角度上有点不同,那就是——上片实写,下片虚写。而其中的转折句是“念去去”句。因此,我们可以归纳本词的主要的写作技巧是:

板书: 

写作技巧:1)写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 虚实结合

八、点击网页“配乐朗读”,学生背诵全词。

九、课内外迁移:初步掌握婉约派的风格特点。

我们之前学了豪放派,现在又接触了婉约派,如果各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两者,应该怎样形容呢?

1、学生马上思考,自由发言。

2、教师准备以下范例,必要时作引导:

例:如果说豪放派是一位东北大汉的话,那么,婉约派就是江南女子;

如果说豪放派是长江黄河,那么婉约派就是小桥流水。

如果说豪放派是高山大海,那么婉约派就是山涧小溪。

如果说豪放派是《黄河大合唱》,那么婉约派就是《夜半小夜曲》。

十一、演示网页,链接宽带网,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

本网站将挂上校园网,请同学们根据本网站提供的内容,课后自行上网查找相关学习资料,进行学习,并将有价值的内容上传到本网页或发邮件到:E-mail:daiqingzhong@hotmail.com,老师将把同学们发来的资料链接到本网页,以供课后进一步学习交流。

十二、下课。

十三、板书设计:

雨霖铃(柳永)

感情:无奈、伤痛、眷恋

上片:话别之时

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云气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

烘托人物感情。

人物形象:无绪、泪眼、凝噎

下片:别后之境

典型意象:酒、柳、风、月

写作技巧:1)写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 虚实结合





 作者邮箱: daiqingzhong@hotmail.com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