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教师中心稿)

  2009-04-30 17:33:39  
归园田居(教师中心稿)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 预习指导:1、 复习<归去来兮>2、 查找关于陶的资料,了解其人。3、 熟读并完成课后练习三二、 复习旧课:1、 高一时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叫<归去>,其中有几句写到“归去来兮,田园将芫,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归园田居(教师中心稿)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 预习指导:1、 复习<归去来兮>2、 查找关于陶的资料,了解其人。3、 熟读并完成课后练习三二、 复习旧课:1、 高一时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叫<归去>,其中有几句写到“归去来兮,田园将芫,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此文写于作者辞官之初,由自责自悔到自安自乐,再到乐天知命,淡远潇洒,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思想。2、 而这种思想在我们初中时学的<桃花源记>一文中就已经有所了解。3、 他还曾经写过一首<饮酒>诗来表达这种思想。三、 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他的一首<归去>四、 传授新课:(一) 代目标:见首页(二) 绍有关文学常识:(1)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  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岁。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他的归田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所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死时63岁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中“宽乐令终”为“靖”,“好廉克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脉络:晋    陶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   山水诗派             唐    王、孟 山水田园诗派(三) 诵读感悟,理清思路开头八句写归田的原因,(也有一种意见1-6句,写个性与思想);“方宅”以下十句写田园景象,天然逼真,是一幅生动的村居图;最后两句与起首一段呼应,写出归隐后的心旷神怡。摈弃世俗回归本性----田园美景村居之乐----本性复苏心旷神怡 (四) 抒情性译文,体会情感。(五) 品味语言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以往人生道路的冲突,可以说是他对归隐前13年生活的总结。“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情趣,它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而其本性“爱丘山”。正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一个“误”字,显示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误入官场的悔恨交加的情绪。“



教学内容与步骤:为什么提到“羁鸟”“池鱼”?“拙”是什么意思 “羁鸟”和“池鱼”作对比和做衬托,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般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现在终于做到了隐居躬耕,保持了质朴的本性。“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 前四句是近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却是另一个天地: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后四句是远景。“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而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得乡间的宁静、和平。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四句是的寓意是什么?与开头首尾呼应,强化了与官场彻底决裂的主题。此时诗人“如负重乍释,直觉快乐”,“虚室”简朴空寂居室,同时也指虚空纯净的内心。“无尘杂”没有官场上乱糟糟的的事,看不到令人恶心的“官场现形记”,“有闲余”可以不必作官场上的那些客套应酬之劳,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读书作诗,这一“有”一“无”正是诗人追求的生活方式理想境界。最后两句更是诗人对以前误入尘网中官场生活的形象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总结1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内容包括:农村生活风貌、诗人和乡邻交往、诗人出游,这一首专写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归隐田园的快乐。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语言自然朴实。2、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3、艺术上,陶诗最明显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他的诗歌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在本诗中,诗人摄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习见习闻的再平常不过的景物,而这些景物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没有一点的痕迹,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4、诗意似浅实深,感情似淡实浓。5、比喻形象贴切: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作“尘网”,把其中之人比喻作“羁鸟”“池鱼”,把退隐田园比喻作冲出“樊笼”,重返“自然”,比喻非常形象、准确,感情色彩十分鲜明

教学内容与步骤:六、 作业:1、背诵本诗     2、分析鉴赏<种豆>或<饮酒>
教学内容与步骤:









哈 尔 滨 市 第 九 中 学 校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教   者 张 拓 新 内   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课时          年      班       年      班
知识识记:1、陶渊明其人及思想     2、几首相关诗背诵(归去来兮、饮酒、种豆、归园)
教学目标 能力运用:1、了解陶所处的时代背景、陶的生活经历,正确理解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全面理解陶渊明其人。(练习一)2、分析体会平谈质朴的语言特色(淡而远)(练习2、3)。3、诗歌分析、赏鉴的技巧。(比较分析法)思想素养:学习诗人热爱大自然,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能力目标1、2
教学难点 能力目标1、2
教学方法 诵读法、联想比较法 学习方法  联想比较、                      
教学手段 POWERPOINT 课    型 研究性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下一篇:《诗经》三首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