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

  2009-04-30 18:34:37  
《记念刘和珍君》..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 刘保清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以思想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写法。

2、 学习把简洁的记叙、深刻的议论、强烈的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理解这种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对深化文章主题所起的作用。

3、 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进去走狗文人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记念刘和珍君》..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 刘保清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以思想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写法。

2、 学习把简洁的记叙、深刻的议论、强烈的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理解这种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对深化文章主题所起的作用。

3、 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进去走狗文人的凶残下劣。

4、 学习爱国青年英勇斗争、互相救助、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

教学设想:

1、 本文难度较大,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缺乏了解,对文章中曲折回旋的语言不易理解。教学时宜适当向学生作一补充介绍。注意引导其充分预习,搞清疑难问题。

2、 重点分析文章的感情发展线索,从而理清作者的思路。

3、 课前安排预习:①给课文各段概括大意;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4、 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今天的革命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她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些革命先烈们在不同的战场上谱写出了一曲曲英勇的壮歌。今天要学习的《记念刘和珍君》就是鲁迅先生为了记念1925年3月18日在北京为抗击军阀黑暗统治而英勇牺牲的刘和珍等爱国青年,声讨反动统治者的一篇战斗檄文。

二、补充介绍“三•一八”事件。(略)

三、检查预习,进行新课。

1、检查给各段概括的大意,然后归纳层次。





第三部分,指出“三•一八”惨案的意义所在。

2、文章的思路:

程君请求写文 为警醒庸人写文 回忆认识刘和珍的过程 叙述得到噩耗时的惊愕(不相信) 记叙刘和珍等人遇难的经过,控诉暴行 总结烈士牺牲的教训 对烈士死难意义的评价

统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感情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可抑制。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请求,引起作者对烈士痛心的忆念,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满腔仇恨,化为愤怒的揭露控诉;同时,作为思想家的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对死难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发展和文章结构的大体脉络。

3、讨论问题,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提问: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的请求写起?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无话可说”?

明确: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说明写文章是出自自愿。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出离”愤怒,艰于呼吸视听。

二、“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提醒庸人别忘烈士,唤醒麻木的国民。

四、“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表达愤怒之情,想说而又无话可说。

五、“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不在”“就在”,揭露暴行。

七、“呜呼,我说不出话”——还有更多的话,或是太悲痛不能说;或是还要思索,

不能说;或环境险恶,不便说。

总之,作者对烈士牺牲的悲痛和对反动派凶残的愤恨之情贯串全篇,这是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

四、布置作业:背诵课文二、四段。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 检查背诵;听写词语。

二、 整体把握课文记叙刘和珍事迹的内容。

提问:课文记叙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你可知道刘和珍是怎样一位青年?

明确:课文对刘和珍的记载很简略,集中在一、三、五部分,写了三件事:



猛士

从这三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和珍爱国爱民,爱憎分明,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作者在用语上也是颇有讲究的,如“毅然”“黯然”“欣然”。

三、 讨论第一段的有关内容。

提问:文章写于4月1日,追悼会开于3月25日,相距不到一周,作者为何不写“几天前”“一周前”,而要不惮其繁地写“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女师大是尽人皆知的学校,刘和珍遇害之事也震动全国,为何作者还要详细地用“国立……追悼会”作为“那一天”的定语,致使文章开头一句的状语就花去了56字,这是否太罗嗦了?

明确:不罗嗦,而是大有深意的。:用“中华民国”“国立”,不仅表明态度庄重,而且包含了强烈的愤慨之情。以先烈的牺牲换来的“民国”已经“十五年”了,然而,人民受宰割的命运并没有改变,反而愈演愈烈,当局不但照旧杀人,而且杀到了堂堂“国立”大学的手无寸铁的女大学生的头上,甚至公然把“执政府”门前当成了屠场。可见,段祺瑞之流凶残下劣到了何等程度。文章刚开头,用一个长状语,准确地交待了悼念的来由和背景,又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为全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 讨论第二段的写作意图和难句。

意图:主要是唤醒麻木的国民。

提问:“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是什么意思?

明确:“真的猛士“指真正的革命者,他们在黑现实面前能直接面对,绝不逃避,在敌人的屠杀面前,敢于正视而毫不退缩。这样,他们对敌人的罪行和人民的苦难,有最深切的感受,因此,他们是“哀痛者”——为国家的现状,为民族的前途哀痛。同时,坚定地投身于改革现实斗争中,不象“庸人”那样碌碌无为,,虚度终生,他们的生命是有价值的,因此,他们又是“幸福者”。

五、 讨论第三段的有关内容。

提问:这段写刘和珍,突出了她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么写?

明确:提出她“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特点。这样写既提出了刘和珍的无辜,从而控诉了段政府的残暴,又表现了作者与她只是在女师大事件结识的,往来很晚,(“直到……直到……待到……此后”),永别又很早,无论当初的女师大事件,还是现在的“三•一八”,与她都无直接的接触,有力地驳斥了了“流言家”诬蔑作者是“后台”的谣言。

板书:始终微笑,态度温和———控诉敌人残暴

直到……直到……此后——驳斥“流言家”污蔑

六、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 检查作业

二、 讨论讨论第四段的内容与练习。

1、 指名朗读第四段。

2、 讨论问题

提问:作者说“我懂得……缘由了”。这个“缘由”是什么?

明确:就是第一句。

衰亡民族沉默缘由

提问:“沉默呵……灭亡”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是表达作者对人民的鼓励与希望:别再沉默了,否则就要灭亡;

一是表达对统治者的警告:一味的高压,只会导致人民的反抗。

三、 讨论第五段

1、 指名朗读。

2、 讨论问题。

提问:作者为什么对烈士遇害记载那样详细?

明确:以铁的事实控诉反动政府杀害学生的暴行,并且是有组织的屠杀(有拿手枪的),是“虐杀”(“猛击两棍”)。

提问:“当……伟大呵”有什么含义?

明确:“这”指三个女子在枪弹中辗转;“伟大”是“伟大的场面”或“伟大的情景”的省略。这句是高度赞扬烈士的英勇。

四、 讨论第六、七段。

提问:作者对学生请愿持怎样的态度?

明确:作者的态度是有保留的,用煤的形成做比喻来说明观点。但也给了高度的评价:

评价

对陶潜诗的理解:作者引陶潜诗的主要意思是说,用徒手请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但既然流了血,就一定会产生影响,尽管影响不一定很大,这血也就不算白流了。

五、 布置做业





附录:



陶渊明《挽歌》诗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僬侥(jiāoyáo 高耸)。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萧。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归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说明:这是一首自挽诗。诗以假想的口吻,写了自己死后出殡、送葬和入葬后的情景和感触。表达了作者憎恶现实,鄙弃世俗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可贵气节。

作者邮箱: lhp5610@yahoo.com.cn

[1]


下一篇:《寂寞》...
上一篇:都江堰学案.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