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

  2009-04-30 19:47:20  
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 【教学目标】 1.学习利用表格的数据探索规律; 2.认识代数解法(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局限性;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4.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下表记录了一根金属丝在不同温度下的长度.根据数据猜测: 温度/℃ -10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

    【教学目标】
    1.学习利用表格的数据探索规律;
    2.认识代数解法(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局限性;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4.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下表记录了一根金属丝在不同温度下的长度.根据数据猜测:
    温度/℃
    -10
    0
    10
    20
    30
    40
    长度/mm
    252.28
    252.60
    252.92
    253.24
    253.56
    253.88
    (1)温度每升高1℃,这根金属丝的长度伸长了多少?.
    (2)当温度是80℃时, 这根金属丝的长度是多少?
    (3)若长度是256.76mm,温度是多少?
    (4)把温度记为t(℃),长度记为y(cm),求用t表示y的式子.
    〖探索2〗
    下表记录了一次实验中时间和温度的数据:
    时间/分
    0
    5
    10
    15
    20
    25
    温度/℃
    10
    25
    40
    55
    70
    85
    (1)如果温度的变化是均匀的,21分的温度是多少?
    (2)什么时间的温度是34℃?
    〖探索3〗
    P96探究3
    观察P96积分榜,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最后一行数据可以发现:负一场积1分.从其它行的数据是否也能直接得出这个结论?
    (2)从第3行是否也能求出胜1场积2分?
    (3)把总积分记为s,胜场数记为n,怎样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s?
    (4)为什么说胜场的总积分不可能等于负场的总积分?
    地名
    时间
    王家庄
    10:00
    青山
    13:00
    秀水
    15:00
    〖探索4〗
    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
    (1)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2)从已知的信息,你认为题中哪些有关的元素是可求的?
    提示:做学问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不唯书,不唯上.
    (3)你认为有必要列方程解吗?
    〖探索5〗
    已知5台A型机器一天的产品装满8箱后还剩4个,7台B型机器一天的产品装满11箱后还剩1个,每台A型机器比B型机器一天多生产1个产品,求每箱有多少个产品.
    解法一:设每箱有x个产品,则5台A型机器一天生产__________个; 7台B型机器一天生产____________个.
    所以,每台A型机器一天生产__________个;
    每台B型机器一天生产____________个.
    根据每台A型机器比B型机器一天多生产1个产品,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得x=_________.
    解法二:设每台B型机器一天生产x个产品,
    根据每台A型机器比B型机器一天多生产1个产品,得
    每台A型机器一天生产____________个产品.
    所以,7台B型机器一天生产_______个产品,因为这些产品装满11箱后还剩1个,得每个箱子装___________个产品;
    同样道理, 5台A型机器一天生产_______个产品,因为这些产品装满8箱后还剩4个,得每个箱子装___________个产品;
    现在该怎样列方程:根据什么?
    最后请写出答案.
    【备用素材】
    1.某园林的门票每张10元,一次使用.考虑到人们的不同需求,也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该园林除保留原来的售票方法外,还推出了一种"购买个人年票"的方法.个人年票从购票日起,可供持票者使用一年.年票每张60元,入园时需买一张2元的门票.
    (1)如果你计划在一年中用80元花在该园林的门票上,应选择哪一种
    购票方式?
    (2)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年票与不购买年票花费相等?
    (3)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年票比较合算?
    2.小王从家门口的公交车站去火车站.如果坐公交车,他将会在火车开车后半小时到达车站,如果坐出租车,可以在火车开车前15分到达火车站.已知公交车的速度是45km/h,出租车的速度是公交车的2倍,问小王的家到火车站有多远?
    解法一:设出租车到火车站要x小时,
    根据出租车的速度是公交车的2倍,得公交车到火车站要____小时,
    根据出租车到火车站所用的时间比公交车要少________小时,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解得__________.
    把求得的时间乘速度得小王的家到火车站的路程是________.
    答略.
    解法二:设小王的家到火车站的路程是xkm,
    那么,根据时间等于路程÷速度,得
    他坐公交车到火车站要_______小时;坐出租车到火车站要_____小时.
    根据出租车到火车站所用的时间比公交车要少________小时,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略)
    解法三:设小王出发时距离火车开车还有x分,
    坐出租车到火车站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
    坐出租车的路程为_____________.
    坐公交车到火车站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
    坐公交车的路程为_____________.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略)
    9.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的重物的质量x(千克)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根据图形,
    (1)求不挂重物时,弹簧的长度;
    (2)求当所挂重物的质量为5千克时,弹簧的长度;
    (3)若弹簧的长度为16cm,求所挂重物的质量.
    〖补充作业〗2.长途汽车客运公司规旅客可随身携带一定重量的行李,行李若超过规定,则需购买行李票.设行李重量是x(千克),行李费用是y元,根据下列表格所提供的信息,猜测y与x之间的关系式,并把表格填全,
    x
    25
    40
    50
    60
    ......
    n
    y
    0
    3
    6
    15
    ......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