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

  2009-04-30 16:08:47  
季氏将伐颛臾 学习目标: 一、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其坚持原则、当仁不让的人格。 二、理解掌握十几个词语的意义。 三、归纳“是、疾、止、见、过”等词的义项。 四、掌握文言句式“无乃…与?”与“何以…为?”。 五、理清课文层次,熟读成诵。 自主积累: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季氏将伐颛臾

    学习目标: 
    一、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其坚持原则、当仁不让的人格。 
    二、理解掌握十几个词语的意义。 
    三、归纳“是、疾、止、见、过”等词的义项。 
    四、掌握文言句式“无乃…与?”与“何以…为?”。 
    五、理清课文层次,熟读成诵。 
    自主积累: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颛臾(           )(          )(2)社稷(          )(3)何以伐为(          ) 
    (4)虎兕(          )(5)椟(          )(6)无乃尔是过与(          ) 
    (7)冉有(          )(8)柙(          )(9)固而近于费(          ) 
    二、孔子,名________,字 _______,_______时代人。他是我国伟大的_____家、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言行,大量记载在《                            》一书里。其特点是:词约义丰、言近旨远。
    字斟句酌:
    1.词类活用 
    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并说明活用的情况。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特殊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并注意斜体字的用法。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3.你知道宾语前置句有那几种情况吗?能不能各举一例?
    4.一词多义
    1).      是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疾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 (《扁鹊见蔡桓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西门豹治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史记?孙膑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止 
    陈力就列,不能止者(《季氏将伐颛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见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谁之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尔言过矣 (《季氏将伐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尝与过宋将军 (《大铁椎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探究
    1.  孔子不仅反对讨伐颛臾,而且认为冉有和季路对此事有责任,当即对冉有的辩解予以反驳。这是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二次对话。孔子在反驳时,引用了哪些话,又用了哪些比喻?
    2. 课文中哪里能体现出孔子的”仁”的政治思想? 
    归纳总结:反对攻打颛臾,说明孔子反对武力(板书:反对武力)。 
    引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引用两个比喻,说明孔子提倡做事要尽职尽则、忠于职守,要自知、自醒。(板书:尽职尽则、忠于职守、自知、自醒)。 
    批评冉有强词夺理,说明孔子提倡为人真诚(板书:为人真诚)。 
    提出自己的政治观点,说明,孔子提倡以国家为重(板书:以国为重)。 
    结尾指出季氏之忧在萧墙,说明孔子提倡要有忧患意识(板书:忧患意识)
    拓展延伸
    阅读比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与《季氏将伐颛臾》 
    子路、曾 皙   、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日:“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 后。曾皙 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思考问题:孔子教育弟子的态度有不同,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教学小结:可以从孔子对学生的称呼和说话时采用的语气两方面加以比较。孔子历来主张温、良、恭、俭、让。但冉有、季路违反了他的政治原则,因此孔子激昂、慷慨地批评了他们,《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写出了孔子对学说认真执着、对弟子爱深言切的一面,而《侍坐》写出了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一面。
    附:《论语》选读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 爱众而新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木亏 也,于予 与何诛。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损矣。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古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斋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下一篇:白居易诗四首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