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2009-04-30 18:18:28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行文脉络,由荀子的话谈起,述及绘画、舞蹈,条分缕析,思路,脉络极为清晰的特点。  2学习从全文总体上把握内容,融会贯通的阅读方法。  3从文中诸多引文和述及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行文脉络,由荀子的话谈起,述及绘画、舞蹈,条分缕析,思路,脉络极为清晰的特点。

  2学习从全文总体上把握内容,融会贯通的阅读方法。

  3从文中诸多引文和述及的作家作品中,感受民族文化的辉煌。

教学难点

  文中涉及各种门类的艺术,学生恐难一一明白,但不管怎样,好的作品总给人留下足够大的空间——虚,以虚来衬实,使作品更坚实更厚重,这是不管哪一门艺术所共通的。对换“虚”“实”的理解是讲授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讲授赵执信《谈龙录》中引文。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讲述以下内容,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

     某著名国画家应邀去国外开画展,取得了轰动性的效应。在媒体的强列请求下,画家在一次招待会上挥毫献艺。只见他铺开宣纸,泡蘸浓墨,顷刻间,一块巨石上,一只苍鹰傲视远方。大家连称奇绝。此时也有人提出异议:原来中国画这么好画。画家对这位记者说:是的,画起来不难,但学起来不易。我已经学了“五千年”了。大家一片惊呼!同学们听懂了画家的回答吗?

  可随机提问学生,让他们就画家的回答谈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归纳如下:这位画家的回答十分巧妙,饱含着对民族艺术的骄傲和自豪。它的“五千年”是虚的,人不可能活那么长,学那么长,但“五千年”又是实的,它是文明历史的积淀,深含着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教师板书课题

     介绍文章出处,作者

     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找出作者行文的脉络,找出文章里面和注释当中涉及到的文学常识。

     教师归纳行文思路,在讲解同时板书

     由荀子的话引出艺术中虚和实的话题 ®引《谈龙录》点明艺术的最高成就是虚实统®由此及彼,述及绘画、舞台艺术、书法、建筑都有此特征®“虚实相生”的表达形式,是一份宝贵的独创的艺术遗产。

  对于《谈龙录》中的引文,分析三者的艺术理论观点:

  洪思——重实轻虚(自然主义) 

  王渔洋——重虚轻实(抽象主义)

  赵执信——虚实相生(现实主义)

  提问学生有关文学常识的内容:如“司寇”“新城”指谁?这是一种什么称呼?阎立本是什么人?重要作品有什么?“八大山人”,张旭分别是什么人?

  以上当堂提问,巩固文学常识内容,又可检查学生默读成果。

  教师总结:从以下三点专谈

  1“虚实相生”是我国独创的艺术创作观点,当引以为荣。

  2要用此观点专审视一切艺术作品。

  3本文思路清晰,行文结构严谨、值得仿效。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设计

以“虚——无限想象的艺术空间”为主题,开展一堂能力训练的探究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美的鉴赏能力,写作能力。而这一切都是在阅读第6课课文之后完成,所以,不啻于又培养、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布置预习——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课下搜集资料,以做为自己的评论对象。所搜集资料可以是一幅国画,一幅书法,一件小型雕塑的原件或大型雕塑或建筑的照片,一首诗歌,舞台演出的文字资料或影像资料……根据所选资源,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特征,加以鉴赏,何处实,何处虚,好处何在。将上述思考内容或列成提纲,或形成详细文字材料。
课堂讨论——学生带着自己所搜集的材料在课堂上展示,并宣读自己的鉴赏文章。

  中国古典小说(诗歌)中虚实手法的运用

   研究方法:
  (1)理论准备。了解写作理论中实中存虚、以虚带实、化虚为实、虚实映带的基本思想。
  (2)材料搜集。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寻找运用虚实写作手法的语言材料。如汉乐府《上邪》,唐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盂浩然的《春晓》、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三国演义》第五回关羽“温酒斩华雄”,《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中的“宝钗论画”、第九十八回中的“绛珠魂归离恨天”等。
  (3)分析综合。以理论为指导,以材料为依据,分析作品中的虚实手法属于哪种情况,并分析它的好处。
参读书目:
  (1)张继缅《文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朱恩彬、周波主编《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3)齐大卫编著《美学引论新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王建宏《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
  (5)刘励操编著《写作方法100例》,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6)朱伯石主编《现代写作学》,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7)修龙恩《散文创作论》,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5年版。
  (8)周振甫《诗歌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版。
  (9)童庆炳《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下一篇:说“木叶”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