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2009-04-30 15:14:05  
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二.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2. 训练学生有表情的朗读诗歌。 3. 通过对“梦”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 明确“山”和“海”的含义。 5.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6. 通过对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二.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2. 训练学生有表情的朗读诗歌。 
    3. 通过对“梦”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 明确“山”和“海”的含义。
    5.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6.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7. 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山”和“海”象征意义的体会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 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四. 知识分析
    《在山的那边》
    1. 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
    “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2. 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作者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战胜困难,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这首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信心战胜困难。
    《走一步,再走一步》
    1. 课文可以分为四部分:
    (一)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二)经过 (4—15) 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三)结果(6—23)父亲指点 ,摆脱困境   
    (四)启示( 24 )走一步 , 再走一步 
    2.“我”心理变化过程:
    最初   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继而    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 
    随后    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 
    最后    巨大成就感 
    3.“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什么?
    “经验”有两层意思:① 是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② 再次将这“经验”归纳成:“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这也就是告诉读者,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4. 主要内容: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最终是会战胜困难和挫折。
    五. 知识积累
    1. 关于朗读:
    (一)朗读是用出声的读来表达课文的内容
    朗读有三个步骤:准确朗读、理解朗读和表情朗读。(1)准确朗读。能读准字音,朗读时能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颠倒,句读分明,速度适宜,节奏鲜明,不出现拖腔拉调或两字一顿的错误读法。(2)理解朗读。在理解作品基础上的朗读。如句子的意思,特别是语句间一些细微的差别;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文言虚词、标点符号、关联词语等标志着句型的区别、语气的不同、间歇的长短用相应的声音读出来。(3)表情朗读。是在理解作品基础上的再创造,是把自己的热情倾注到作品中去,真实而生动地表达出作品深刻的思想。表情朗读依靠真情实感、丰富的想象和熟练的语言技巧,将音响、音力、音色、音律等声音的各方面以及语气、语调等和谐地、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2. 诗歌欣赏:
    山民
    韩东
    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是山”
    “那边的那边呢”
    “山,还是山”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
    他只能活几十年
    所以没有等他走到那里
    就已死在半路上了
    死在山中
    ……
    他只是遗憾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
    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提示:《山民》是一首饱含哲理的语言诗。全诗借一个山民的口吻,表达了长期处于封闭性传统文化中的人们的要求,以及冲破文化滞闷的强烈愿望。诗中的“山”和“海”已不单指自然界中的实体,而是具有了多重的象征意义。“山”可以让人想到艰苦的生活环境、工作中的重重困难、人生道路的曲折、历史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等。“海”可以让人想象到光明的前程、理想的目标、事业的辉煌、人生的美好前程等。
    【典型例题及分析】
    一. 知能达标训练:
    1. 解释下列词语
    痴想:                          隐秘:
    铁青:                          凝成:
    诱惑:                          喧腾:
    一瞬间:
    2. 诗歌文体常识填空
    诗歌,文学的一类,与小说、______、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高度集中地反映_____,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______,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可以歌咏朗诵。
    3. 这首诗运用了象征手法,诗中的“山”象征_______,“海”象征______,“无数座山象征”________,“爬山”象征______。
    二. 综合能力训练:
    1. 结合全诗的内容,解释下面两句诗中“海”的不同含义。
    (1)哦,山那边是海吗?
    (2)在山的那边,是海!用信念凝成的海。
    2. 在“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一句中,“铁青着脸”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心中扎下了深根”,这颗“种子”是什么?为什么“扎下了深根”?
    4.“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几句是写实际的景物还是虚写?它有什么深沉含义?
    5.“零分”指什么?为什么说“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6. 有一首歌唱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本诗中与此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哪些?
    7. 小时侯爬山“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长大了,“我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你能分别用两个成语概括这两个时期的爬山经历吗?
    8.“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句中“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呢?找出与“想望”意义相同的另外两个词。
    答案:
    一. 知能达标训练:
    1. 痴想:发呆地想。           
    隐秘:隐蔽,不外露。
    铁青: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凝成: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
    诱惑:文中作吸引、招引。
    喧腾:形容声音杂乱,像开了锅似的。
    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2. 散文     社会生活      想象
    3. 实现理想途中的困难     理想的境界     重重困难     艰苦奋斗
    二. 综合能力训练:
    1.(1)指的是自然界的海。(2)指的是美好的人生理想。
    2.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当时的懊恼失望之情。
    3.“种子”是妈妈说的山那边是“海”的信念理想。“扎下了深根”则表示“我”对这信念的渴望。
    4. 虚写;抒写了对实现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的向往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5.“零分”指“幻想的破灭”。“我”原来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现实给我的幻想打了个零分,比喻我的幻想全然落空了。
    6.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7. 大失所望   百折不挠
    8. 爬山看海   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           
    幻想  和信念
    【模拟试题】
    1. 读了这首诗后,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现在”的“我”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习题。
    冰心诗三首
    (一)成功的花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二)嫩绿的芽儿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三)青年人
    青年人,
    珍重的描写罢,
    时间正翻着书页,
    请你着笔!
    ——《繁星》
    (1)给加点横线字注音:
    惊羡 (     )             着(     )笔
    (2)解释词语:
    惊羡:
    明艳:
    (3)第(二)首诗中“发展你自己”中的“发展”可用第(一)首诗中的哪些诗句来代替?
    (4)“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和“深红的果儿”分别象征一个人的三个时期,即_____、______和_____,它们的人生观是“_____”、“____”和“_____”(用原诗中的词语填空)。
    (5)第(三)首诗中“描写”和“着笔”各比喻什么?
    (6)读了这三首诗,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出来。
    【试题答案】
    1. 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神往山那边的新天地,富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充满信心和勇气的奋斗者。
    2.
    (1)xiàn   zhuó 
    (2)惊异地羡慕;明朗艳丽。
    (3)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4)少年  青年  老年  发展  贡献  牺牲
    (5)“描写”比喻努力奋斗的过程,“着笔”比喻努力奋斗的结果。
    (6)言之有理即可,如:成功是用汗水换来的,要发展自己,不要只看到成功,而忽略了艰辛的等。
下一篇:爱莲说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