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2

  2009-04-30 15:04:37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2古代寓言二则 预设目标(1)口述作者及相关情况(2)弄懂寓言故事(3)解释默写(4)背诵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注意郑人、楚人的神态和动作语言)教材分析:一、 了解“寓言”“寓”寄物,“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2

古代寓言二则

 

 

预设目标

(1)口述作者及相关情况

(2)弄懂寓言故事

(3)解释默写

(4)背诵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注意郑人、楚人的神态和动作语言)

教材分析:

一、              了解“寓言”

“寓”寄物,“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二、              主题思想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下,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刻舟求剑》讲的是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佩带的剑掉到了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之后,他立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这则寓言故事,用来调整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三、              思路结构

《郑人买履》

第一层: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

《刻舟求剑》

第一层:楚人丢剑和找剑的过程。

第二层:议论、讥笑这种找剑方法是糊涂的方法。

四、              写作特色

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都很短,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教学安排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1)           龟兔赛跑:乌龟跟兔子赛跑,结果兔子失败。

(2)           守株待兔:种田人放弃劳作,想不劳而获。

解答:寓意(1)骄傲使人落后、失败。

(3)           成果靠劳动取得,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自己的。

学习《郑人买履》

二、  初读课文(6分钟)

1、老师范读(注意字音、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学生找出应注意的字音和字型。

2、学生散读(两遍,体会朗读节奏,了解大意)。

3、老师细读(纠正字音和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4、学生齐读(边读边注意事物的发生和发展)

三、  构建画面(6分钟)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

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四、  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15分钟)

1、圈划重点的文言词(履、度、坐、之、操、反、及、遂、宁、无、其、以)

A、    独立学习,看课文注释查工具书。

B、    合作学习,四人小组疏通文字

C、    老师巡回释疑。

D、    小组汇报

E、    教师讲解重点、难点(师生讨论)

(1)       操、持、取的意义

(2)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3)       宁信度、无自信也

五、  把握寓意(10分钟)

(1)《郑人买履》中那个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寓意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2)说了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了它的现实意义。

答案:(1)《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市罢,遂不得履“一句讽刺了死搬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

(2)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六、  多形式背诵课文。(5分钟)

 

第二课时教学安排

一、(1)学生读通课文,注意字音,断句。(3分钟)

   (2)学生展示学习效果。

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二、疏通全文,把握文章结构(3分钟)

故事: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三、学习文言词语句式

 

小组间讨论,小组间比赛,采用一问一答。

涉:渡江   遽:立刻、急忙  契:雕刻

是:指示代词,这儿   止:停止

惑:迷惑、糊涂

 

老师补充讲解:A、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有涉江者之楚人

              B、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几是是我的剑坠落之处。

              C、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意强调B、C的肯定与委婉的反问语气。

学生揣摩试读。

四、阅读讨论(8分钟)

A、《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

答:“刻舟”时把握十足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没有结果的无奈相趣成趣“,这一细节生动刻画了这个愚蠢不知变通的家伙的心理状态。想象“刻舟”时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用自己的话表述。

B、这个寓言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答:现实意义,当今社会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在改革进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但我们面对现实,思想不能僵化,而要善于变通,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改革,才能将改革不断的推向深入,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五、多形式背诵课文(6分钟)

六、选择两则寓言中你喜欢的一则,小组表演,注意丰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五、              板书(见教学安排中)

六、              课后时文阅读讲义。

A、    解释下列词语

 

置之其坐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之  至之市              其

    试之以足                 遽契其舟

B、    说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区别。

(1)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2)       宁信度,无自信也。

(3)       而置于其坐.

(4)       是吾剑之所从坠。

C、    说出两则寓言的寓意。

D、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之先行,子随我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2、    用“狐假虎威”造一个句子。

3、    “兽见之皆走”中的“走”是什么意思?请列举出带“走”字的成语三个。

4、    口头复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大意,可以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求说得生动流畅。

 

 

 

 

 

 

 

 

 

参考答案:

A、

(1)           量好的尺寸;到……去;履

(2)           他的;那,那个,指示代词

B、

(1)           没有行走;不可以,不能

(2)           相信自己的脚;不相信自己

(3)           坐同“座”,座位,名词;动词,坐下。

(4)           这,这是,指示代词;做判断动词。

C、不顾实际,只信教条的人可笑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是办不成事的。

D、(1)略(2)略(3)走:逃跑的意思。走马观花,走投无路,飞沙走石(4)略。

 

拓展资料

1、    韩非和《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出身韩国贵族,《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著有《孤愤》、《内外储说》、《说林》、《说难》。

《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全书属于论辩文占绝大部分,文风犀利,有很强的说服力。

2、    吕不韦和《吕氏春秋》

吕不韦:战国末年政治家,原为大商人,在赵国首都,遇见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奇货可居,入秦为之游说,使之归国继位(即庄襄王)

《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使其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全书二十六卷,内分十二记、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