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教案2

  2009-04-30 15:04:08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2十三岁的际遇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2、注意文中第一人称与二、三人称交替使用的特点和作用。3、体会作者展示后来居上与众不同的个性,勃发向上的追求与热情。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2、注意文中第一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2

十三岁的际遇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

2、注意文中第一人称与二、三人称交替使用的特点和作用。

3、体会作者展示后来居上与众不同的个性,勃发向上的追求与热情。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

2、注意文中第一人称与二、三人称交替使用的特点和作用。

3、体会作者展示后来居上与众不同的个性,勃发向上的追求与热情。

教学设想:

1、  朗读全文,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2、  这篇文章诗意盎然的优美散文,文辞优美,字里行间透着灵气,迸发出勃发向上的追求与热情,展示了作者与众不同的个性。要在反复"读"中用心去体会。

3、  本文抒情性强,篇幅长,行文思路不易把握;有些语句含义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吃力。所以教学中应注意突出重点,以简驭繁,扣住“十三岁的际遇”重点研读文章第二部分,并通过对精彩语段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意,而不必进行过于繁琐的分析。

4、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教程;

一、导入

田晓菲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为纪念北大九十周年校庆而写作这篇文章时,她也只有16岁,却已是大三的“老生”了,北大带给她怎样的影响呢?她又想对这所享誉全国的著名高等学府说些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

二、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文章分成独立的三部分,概括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局部研读。

1、  学生浏览课文,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哪部分内容集中叙写了“十三岁的际遇”?

A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用两个最能体现作者心路里程的字,概括作者7岁到16岁的四个生活剪影。

7岁的  见到一张泛黄的北大照片,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

10岁的  过北大校门而不顾,坚信自己会成为北大的学生,要保持新鲜感。

13岁的  考入北大,从此在北大成长。

16岁的  为纪念北大九十年校庆之际创作此文回顾两年北大生活,展望未来,渴望创造与飞翔。

B指导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指定四名学生作示范,分别朗读7岁、10岁、13岁、16岁四个时段的内容。

C再选四个同学分别对四个角色朗读的同学作评价,指出其优缺点。

(2)课文写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目的是什么?

 2、默读第二部分,摘录关键词句完成下表,全班交流。(交流中可穿插对精彩语句、语段的朗读)

   北大的书 最初的感觉 后来的感悟 对学校的评价 个人的成长

   北大的人 学生 师长 对学校的评价 个人的成长

   肖像         品质        

两年的北大生活使作者对北大有了深刻而丰富的认识,你能说说北大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作者的成长的吗?学生研读第二部分。

提示: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

    北大的书:400多万册图书开始让作者几乎感到绝望,如那个哭泣的小女孩一样感到自己的浅薄,慢慢的,作者在书的世界里心情变得沉静、愉悦、安详。

    北大的人:北大学生的敏感、纯洁、机智与生机勃勃让作者感受到北大特有的清新自由的气氛。北大的老师让作者第一次懂得了老师二字真正的涵义:严谨治学,诚恳做人。

    小结:北大委于我心的太多,这是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3、勾画出第一部分、第三部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教师不必强求学生体会的深刻性,只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稍加点拨提升就可以了)

4、文章使用了许多优美的比喻句,在课文内勾画出来,在全班交流。(课后“探究•练习”二、三题,理解比喻句和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四、请学生谈谈学习完课文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补充资料

[资料整合平台]

 一、田晓菲近况

田晓菲在哈佛(节选)               

张维攻

   在波士顿,在美国最负盛名的哈佛大学,我见到了从天津走过来的田晓菲。

   9岁的田晓菲两年前在美国哈佛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在受聘于哈佛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做讲师。

     ……

   整个波士顿在大搞城市建设,公路改建、机场扩建、填海造地,田晓菲在这里读书工作了10年,觉得这个古老的城市建设起来没个完。田晓菲说哈佛给她的印象却一如从前,“那就是我读研究生时住过的楼”,在哈佛校园,她如数家珍般说起每一座教学楼,说起每一个可供游人参观的景点,特别是走过那座古老雄伟的独立战争纪念大教堂,告诉我,我们的江泽民主席曾在那里发表过演讲。她说,哈佛的博物馆不可不去,因为那里不仅珍藏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恐龙化石和珍稀矿藏,最为独特的是百多年前一个工匠发明的“玻璃花”,用这个工艺制成的千奇百怪的花束绿叶举世罕见。有意思的是,田晓菲来哈佛10年了,竟然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参观,她在她的中国古典文学和比较文学的天地里沉湎得太久了。在她自己的教学办公室里,在她为本科生研究生讲课的教室里,她的话就更多了。“这里的教学方法和国内的大学不大一样,开放与研讨的氛围更重些。”晓菲介绍说。

   田晓菲是在天津成长起来的,她4岁时随父母来天津,在天津市文联大院的地震棚里开始接触文学,在《天津日报》发表第一首诗,后出版了5本诗集。天津13中学的校园和居住过的小海地的一条小河都让她终身难忘。以柳溪阿姨为代表的天津一批老作家都曾是她的忘年交。

   田晓菲14岁从天津市第13中学直接升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1991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获英国文学硕士,1998年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此后分别在柯盖德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任助理教授,2000年开始在哈佛任讲师。

   晓菲供职的哈佛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是哈佛值得骄傲的一个系。这个系以哈佛的名义乃至美国的名义深深地汲取着古老的东方文化与文明,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

                                ——摘自中国校园网

二、北大学子谈北大

   大学三年级我写过一首歌咏北大的诗,参加全校朗诵比赛,题目叫《我生活在波涛翻腾的海洋》。我觉得北大有一股力量,有一种气象,有一个不可测其深浅的底蕴,唯大海才能比拟。三十多年了,这感觉仍然时常被唤起,并洗涤着我身上某些狭隘的、怯懦的感情,使我宽容些,更宽容些;勇敢些,更勇敢些。三十四年的岁月,北大已在我身上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而我的生命也已融入北大的血液。不管今后我是否会离开这里,但那条无形的纽带是不会断的。

                          (袁行霈《我心中的北大》)

   认同灵动变幻的“北大精神”,但不迷信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权威,这是北大人有信仰而又多怀疑的原因。北大百年庆典时,曾有不少记者希望我用一句话来概括“北大精神”。面对此类热切的追问,我从来都是答非所问,转而介绍起“北大精神”是如何被一代代北大人所建构起来的。不承认北大精神可以“一言以蔽之”,其实蕴涵着一种古老的思路:大象无形。而且,北大必须自我革新,北大传统不应凝固不变,北大精神更有赖于一代代北大人的呵护、承传与发展。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我认同乃至赞许年轻学子谈论“我们北大”时得意的神情——那与其说是夸耀,不如说是承担。

   比起波光潋滟的未名湖、古朴庄严的博雅塔,以及近年崛起的百年纪念讲堂和理科楼群等有形景观,我更看好北大人的自尊与自信。踏进燕园,你很容易为这种有历史感因而显得深沉、有现实关怀因而显得生动的“少年气象”所感动。更为难得的是,这种“少年气象”,既属于稚气未脱的本科生,也属于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生活在如此气韵生动的校园文化中,你不会因此而摆脱人生的众多困惑,却很可能平添一股肉搏这虚空与烦恼的精气神儿——这正是北大真正诱惑人的地方。              (陈平原《北大人的精气神儿》)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