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学案设计

  2009-04-30 15:01:36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学案设计《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学案设计扬中市丰裕中学 徐菊华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学生借助词典和课文注释,大体可读懂课文。在学习时宜从整体感知作者在诗中描绘的情景,从而了解诗的内涵美,然后从用词的角度深入分析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深入分析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学案设计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学案设计

扬中市丰裕中学     徐菊华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学生借助词典和课文注释,大体可读懂课文。在学习时宜从整体感知作者在诗中描绘的情景,从而了解诗的内涵美,然后从用词的角度深入分析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深入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通过朗读品味。

二.学习目标

1.  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

2.  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  熟读成诵。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

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感悟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四.课型:讲读课

五.教学设想

课前认真预习课文,通过查字典和参照课文注释的方法,初步理解课文并熟读成诵。

六.授课时间:一课时

七.导学过程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三首咏月诗词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导学

1.     知识结构

(1)作者及写作背景

《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唐代诗人。

《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宋代人。作这首词时已41岁,为密州(现代的山东诸城)太守,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苏辙)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寡欢。但他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于1983年9月21日,是作者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变得浓郁起来。这首诗正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感触。

(2)掌握一些词语

 十五夜:中秋的晚上。          

 地白:指月光满地。

 栖(qī):鸟停在树上。

 把酒:端起酒杯。把:持,握。

 宫阙:宫殿。

 不胜:承受不了。

 转、低:这里是对月光的动态描写。

 绮:念qǐ

 婵娟:美女之称。一说形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3)诗词赏析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水调歌头》赏析

上阕: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下阕: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满。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愿。

(三)总结:学习这三首诗词可从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来加强品味。朗读时要处理好语速、语调、语气,试着读出作者在其中的意味。最后达到熟读成诵。这也是学习诗词的一种最好的方法。课后还可以收集一些其他的咏月名句背一背。

二.质疑提问

《十五夜望月》

1.“冷露”一词中的“冷”怎么理解?

2.“秋思”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

《水调歌头》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中“何似”可理解为“怎比得上”,据此,你认为作者月下起舞之后,是羡慕天上的生活,还是感叹:清冷的月宫比不上人间。

2.作这首词时,苏轼正逢仕途失意,文中哪一句体现他消极遁世,幻想超脱尘世的念头?

3.苏轼是一个心胸豁达、积极乐观的人,文中哪里体现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我的思念是圆的》

1.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请问,你会想起什么?

2.“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透过这一句,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感情吗?

三.检测评价

(一)《十五夜望月》

1.“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

2.“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

(二)《水调歌头》

1.  注音

树栖(  )鸦     宫阙(  )      琼(   )楼玉宇

无眠(  )       绮(  )        婵(  )娟

2.根据词的上阕,发挥想象,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天上宫阙”的美景。(150字左右)

3.试着各用4个字归纳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千古传诵的佳句,你能说说此句表达了苏轼的什么感情吗?(提示:参考书下注释思考,这种感情难道仅仅是对子由一人的吗?)

5.试一试,填出下列诗句。

⑴海上升明月,              。(唐   张九龄《望月怀远》)

⑵月出惊山鸟,              。(唐   王维《鸟鸣涧》)

⑶可怜九月初三日,                  。(唐  白居易《暮江吟》)

⑷犁花院落溶溶月,                  。(宋  晏殊《寓意》)

(三)《我的思念是圆的》

1.你认为“我的思念是圆的”这一句写得好吗?谈谈你的理解。

2.艾青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四.布置作业

1.       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你喜欢哪一首?谈谈你的理由。

2.       课后收集一些咏月名句。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