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2009-04-30 14:46:41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7《行道树》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③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读,诵读积累1、图画展示,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愿意把自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7《行道树》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③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读,诵读积累

1、图画展示,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愿意把自己的画画展示出来呢?并说说这样画的理由。

教师投影搜索到的行道树图画。

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呢?

2、诵读感知

①教师范读课文

②学生自读发现,初步感知。(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③ 你能说说朗读后的感受吗?

二、合作探究,品味赏析

1、合作感悟,品读明理:学习了课文,文中哪些语段让你感动?(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自问自答,互动释疑:学生质疑交流,小组讨论解决。

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疑难问题和值得深究的问题,进行讨论。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 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

 [提示]自我牺牲、奉献人类、心系社会……

②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有关提示]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个人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③怎样理解“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④“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有关提示]保护环境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⑤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采用了对比手法:a.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b.与人类的无知行为对比。

3、品味语言:你认为哪些语言描写最生动,最能突出行道树的形象?试分析说明?

让学生体会形象化的语言。学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样的,芜杂的,教师要帮助学生突出重点,明确中心。

三、联系生活,拓宽延伸

1、拓展体验: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和自己的经历,谈学习感受。

①你觉得张晓风只是为写行道树而写行道树吗?你不觉得它很像我们身边的一些人吗?

②本文的中心是通过行道树的自白表现出来的。但有人说像在发牢骚,你怎么看?

提示:决非发牢骚,而是强烈的呼唤。呼唤更多的奉献者为社会造福,为人类造福呼唤人们尊重奉献者的辛劳,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③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2、总结存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很好的讨论和研究,对无私奉献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任何意义上讲,我们都应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的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的奉献中大放光彩。

3、片断仿写: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7 《第一次真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②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③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④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引读,诵读积累

1、激情导入:“第一次”是多么另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妙呢?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2、诵读感知

学生朗读,感悟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情感和速度。

二、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猜想印证,形成解释。

出示思考题:

a.“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b.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c.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

d.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

e.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本文所说的“第一次”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探究明确:

a.“第一次真好”指感觉真好: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b.“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c.作者从不同角度写了两件事:前者写的是植物;后者写的是动物。前者写的是静态;后者写的是动态。前者的感觉没有变化:只是喜悦和新奇;后者的感觉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先是惊喜,再是恶心,而后喜爱。这样写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现作者的个性体验,也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有典型意义。

d.详略得当: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略写的有六件事,均一笔带过。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e.本文写的是有益的“第一次”。因为所举的每一个事例,都有益于人生的健康发展,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2、互动释疑:引导学生采用互动方式,合作交流,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3、语言品味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结合“研讨与练习”,引导学生重点研读与赏析作品的语言,以求达到对课文内容更深刻的理解。四人小组揣摩品味。

①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而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②“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③“我喜爱他们又甚于那些老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力的赞叹。

4、品读明理:找出课文中带有议论性的句子,品味朗读,分析作用

三、联系生活,拓宽延伸

1、生活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难忘的第一次经历。

2、体验反思,深化理解。

①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尝试吗?

提示: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可能是更有益的,也应当积极尝试。如舍己为人等。

②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③回忆你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它对你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④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

3、总结存储:同学们,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据说西红柿最早只是一种观赏植物,没人知道它可以吃,且营养丰富。我们应当感谢那个第一次吃西红柿的人,他当时的勇气决不亚于视死如归。我猜想,他尝试以后的感觉一定是新鲜而刺激的,是令人回味的。而他的那个第一次,竟使西红柿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佳品。

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的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给社会带来进步。

作业延伸:写一篇题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作文或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