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寓言》教学设计5

  2009-04-30 14:40:06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5[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阅读构思精巧、富有文采的寓言,切不可敷衍了事。随便读一读、说一说寓意还远不够,要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本身,矫正过去不恰当的阅读方法。本设计的做法是创造性复述。教学步骤:一、自读课文,请两闰同学分别复述寓言第一、二则。二、众口评说两位同学的复述,明确复述的基本要求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5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阅读构思精巧、富有文采的寓言,切不可敷衍了事。随便读一读、说一说寓意还远不够,要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本身,矫正过去不恰当的阅读方法。本设计的做法是创造性复述。
教学步骤:
一、自读课文,请两闰同学分别复述寓言第一、二则。
二、众口评说两位同学的复述,明确复述的基本要求: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第一则必须抓住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独具慧心”“行家”“慧心未泯”“举世无双”等词语勾画出了白兔的形象;“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各具风韵”“闲适”“牢牢盯着”“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等词语用对比手法,描写了白兔得到月亮前后赏月时的不同心态;“慷慨”一词两次出现,形成了文章两处转折;第一次“慷慨”打破了白兔的宁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第二次“慷慨”给人留下了一个启迪,造成白兔患得患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隐藏在这个“慷慨”里。第二则必须领悟到作者构思的奇妙:作者把极端脆弱之人拟定为王子,又极写他脆弱,所遭厄运突如其来不说,又极写其凶险,作者还借王子之口传达出寓意,借“我”与王子类似的经历告诉人们故事的普遍性,对人很有启发。
三、以《白兔和月亮》为例,尝试创造性复述。
1、讨论,探究: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得引人入胜呢?
明确:根据文中的描述想象白兔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用形象通俗的口语来讲述,可以使故事更具体,更有吸引力;依照文章详写第一个转折的方法处理第二个转折,可以增强情节的曲折性;依照许多寓言的形式给课文补充一个概括寓言蕴含的哲理的结尾,可以方便听众理解。归纳:惯用的方法是变略为祥,变平直为曲折,变单纯为丰富,变书面语为口语,变“死”的语言为“活”的表演,当然所有的形式都要注意表达的技巧。
2、迁移,实践: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技巧练习:寓言结尾说“白兔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终于”一词可见她内心思虑之久,悟理之彻,你能把她说服诸神之王撤销决定的情形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吗?
四、创造性复述《落难的王子》
提示:可拓展思维的点:多愁善感的性格、突遭厄运时的心理及行动、在磨难中表现出的非凡的勇气、大彻大悟后的豁达等。可训练表达的点;倒叙的方式、“我”的角色变换及“我”的心理描写等。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设问式研读意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寓言故事的能力。善读寓言故事,就是要善于从故事中读出尽可能多的东西,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因此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各个角度问,你很快就会发现,看似浅显的文章实则蕴含着深意,浅文深读往往能给人意外的惊喜。
教学步骤:
一、简介寓言文体知识。说说你熟知的寓言故事,进一步认识寓言在简短的故事中寄寓着深刻的道理的文体特点。我们如何能从简短的故事中读出它寄寓的深刻的哲理呢?
二、学法介绍:设问式研读。设问式研读就是在研读课文时善于从字里行间发现问题,巧妙设置问题,从而开启自己对文章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老师示例《白兔和月亮》:我读这篇文章发现了许多的“两”,我可设计这样一组问题:
就词语设问:两个“慷慨”、两个“慧心”——两次出现的意思有什么细微差别?就内容设问:两种心境——同是赏月,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心境为什么会完全不同?什么情况下能做到相同?就结构设问:两处转折——文中有哪两处转换?各起什么作用?就哲理设问:两种关系——主人与奴隶是否是绝对的?就形象设问:两个人物——白兔和诸神之王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就寓意设问;两种人生态度——白兔对待非分之财的态度和人类有何不同?
三、学法实践:用设问式研读法独立阅读《落难的王子》,可参考老师示例,也可自主设问,能引发你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就行。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寓言虽短,寄寓的人生哲理却深,一则寓言往往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自主阅读寓言,不同的人体会并不一样。“悟折理,写警句”的教学创意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兼顾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步骤:
一、反复朗读课文,感悟文中哲理。同学们自主学习,用自己的话说说从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教师点示:要想真正读透一篇寓言,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读。
二、请同学们把感悟到的哲理用简洁精练的警句形式表达出来。教师示例:《白兔和月亮》给我的启示是:有时拥有是一种痛苦,放弃反而带来乐趣。学生发言借用前人的也行,原创的最好。
三、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举一两个例子来论证警句的普遍意义。
四、素材积累:有关得失、财富、厄运的警句及相关典型论据。
[资料整合平台]
1、有关寓言
寓言通常是一种有寓意的小故事。清人宣颖之为“寄寓之言”,王先谦解作“言在此而意在彼”,都揭示了寓言的特点。“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它的使命在于揭示真理,总结教训,讽刺丑恶;特别需要揭露人们接触到却未曾意识到的荒谬。寓言虽是小道,作者却也须有干预现实的胆略和洞烛人生的识见。许多大家都是写寓言的好手。伊索、拉·封丹、克雷洛夫这些寓言作家姑且不说,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达·芬奇曾以科学家的思维和艺术家的激情创作 一百多篇寓言,德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戏剧家和美学家莱辛同时也是杰出的寓言家,俄国文学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美国作马克·吐温都写有相当精彩的寓言,鳊大诗人泰戈尔、黎巴嫩诗人纪件伦也擅长写寓言性的哲理诗。
2、课文扩读材料
(一)飞蛾与灯焰
灯焰如豆,青烟袅袅。
一只蛾子向他飞来,背后的粉墙上立刻映上了一个如盘的身影。
“瞧!人粗都说你渺小,这完全是不实之词!”灯焰跳动着把那影子指给蛾子看。
“我真有那么大?”蛾子激动不已,可又半信半疑。于是,慢慢向粉墙飞去,她想把自己的形象看得更清。
立即,影子变小了。
“嘿!你怎么不相信一个诚实的人的话呢?你要真正看清自己的形象,必须站到我这个位置才行。”灯焰以智者的身份劝谕道。
蛾子反身向灯焰飞来,粉墙上的影子顿时又变大了。
“来呀,快靠近我,靠近些,再靠近些……”灯焰热情地伸长胳膊。
蛾子扭头看看粉墙上那如盘的身影,动情地扑向灯焰。
灯焰猛地一亮,霎时又恢复了常态。
飞蛾不见了,墙上的影 子也不见了。
(选自《中国二十世纪寓言选》作者:凡夫)
(二)塞翁失马(原文略)
使用建议:这两则课外寓言,一今一古。当代寓言《飞蛾与灯焰》形象生动,描写传神,有文采,可用为《白兔和月亮》的比读材料。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主观上理解痛苦产生的根由:白兔因有自知之明而受到肯定,飞蛾因无自知之明而招致毁灭。《塞翁失马》包括的祸福观(即福祸可以转化,在特定 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与课文的寓意有相通之处,可作为课文的引申材料。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