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金黄的大斗笠

  2009-04-30 14:34:51  
语文教案-金黄的大斗笠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斗笠 啃 翘 悠闲 雨帘  2.掌握下列词语解释,特别注意对语境义的掌握:  柔和 看管 梳理 翘 偶尔 雨帘 生气  3.描写:是对人、事、景、物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和刻画。可分为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4.拟人及其作用: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语文教案-金黄的大斗笠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斗笠 啃 翘 悠闲 雨帘
  2.掌握下列词语解释,特别注意对语境义的掌握:
  柔和 看管 梳理 翘 偶尔 雨帘 生气
  3.描写:是对人、事、景、物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和刻画。可分为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4.拟人及其作用: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拟人使无生命的物人格化,使描写更生动、形象。

二、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淡化情节、注重画面的写法,理解作者用三幅风雨图写故事的方法。
  2.学习散文中朗读的停顿,训练朗读。特别要注意停顿。
  3.通过关键语句理解,体会姐弟俩天真可爱的形象。

三、情感目标
  体会本文描绘的风雨童趣图的画面所表现出的生活的欢乐与纯真的童心。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金黄的大斗笠》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景散文,描述结姐姐给弟弟送斗笠,姐弟二人在金黄的大斗笠下面躲雨、谈笑的情形,表现出生活的快乐和姐姐弟的亲情。
  《金黄的大斗笠》描绘了一幅风雨童趣图。文章共写了三个风雨镜头。一是风小雨稀,二是风疾雨急,三是风雨交加。写了三个风雨镜头之后,又写姐弟欢乐的形象。

二、思路结构:
  《金黄的大斗笠》全文共2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描绘天气由晴变阴,小男孩儿在田埂上放羊的情形。
  第二部分(2~11):写风雨由小变大,小男孩非常着急,在风雨交加的时候,姐姐带着大斗笠及时赶来。
  第三部分(12~25):写姐弟俩在大斗笠下避雨谈笑的情景。

三、写作特点
  1.本文跟一般文章写人记事的方法不同,没有具体详细地记叙事情的因果、经过,也没有细致地去描写人物,而是在展示一幅风雨图画中,点出了人和事。可见构思之巧妙。
  2.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善于在简洁的叙述中选取小故事来表现主题,择取了风雨中的几个镜头,烘托出了温馨、欢快的气氛。
  3.本文的景物描写有两个特点:一是抓住景物不断变化的特点写,一是景中含情。文章融写景、抒情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且较多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四、朗诵《金黄的大斗笠》应该注意的问题
  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本文时要特别注意文字的停顿,根据词语意义的组合,不读破词语。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温馨、欢快的。
  第一部分要读得平稳、亲切、柔和。因为这是风雨来临之前的小男孩牧羊图。蓝天是那么干净,乌云是偷偷溜来,梯田是那么美丽,小山羊是那么悠闲地啃青草,文章描绘出清新、和谐的气氛。
  第二部分三幅风雨图,要读得一幅比一幅速度加快,音量加大,语气加强,渲染出急促、紧张的氛围。
  第三部分要读得温馨、愉悦。突出姐姐聪慧,识风雨;弟弟天真,可爱。要读出姐弟之间的情意。

五、可以这样组织朗诵活动
  1.轻声读《金黄的大斗笠》,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音的字,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地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2.列发言提纲,先在小组发言,然后每组推举一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3.发言题目:我认为应当这样朗读《金黄的大斗笠》
  4.发言要求:运用已学会的朗读方法,具体说明朗读《金黄的大斗笠》时语气、语调怎样把握,语速、重音怎样处理。
  说明:列提纲和发言的过程,正是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过程。
  5.听朗读,描述画面。
  请甲、乙两位同学到台前,甲同学依次朗读课文中三幅画面,每朗读完一幅画面,乙同学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内容。然后,全班评议朗读和描述的优缺点。
  说明:描述画面要绘声绘色。
  6.从风雨图中看故事。
  朗读第三幅画面(从风来啦!雨来啦!到它是那么有生气),然后,按顺序叙述姐姐给弟弟送斗笠的经过。
  7.由同学们推举一位朗读好的同学,谈谈练习一段话朗读时该怎样停顿,然后请他(她)朗读一遍课文。

六、文章结尾讨论活动设计
  在课文最后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雨过天晴后的姐弟俩会做些什么呢?
  要求学生紧紧围绕课文体现的手足情深,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可以设想,在同学们积极参与,互相启发,思维活跃,创造性的火花在相互讨论的启迪下迸发出来。这样不但会深刻理解文章主题,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性。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通过朗诵和摘评,充分感受课文的诗情画意,分析人物姐姐和弟弟的性格特点。
 难点:朗诵过程中对课文感情基调的把握。

教学过程(www.3edu.net)
 1. 试着朗诵课文,初步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时注意句中与句间的停顿。
 2. 文中哪些段描绘的是风雨图?这幅风雨图包括几个风雨镜头?分别请同学朗诵这几个风雨镜头,并简单概括一下每个镜头的风雨特征。
 3. 在这幅风渐大、雨渐急的风雨图中,什么人出现了?课文是怎么说的?
 4. 随着姐姐的出现,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请一个同学简单概括一下这个故事。
 5. 读完这个故事,你对姐姐和弟弟有什么看法?(分析人物姐姐和弟弟的性格特点)
 6. 再次朗读课文,可由教师示范朗读,也可听朗诵录音,请同学注意体会朗读每一部分时的语气。
 7. 同学们在本上摘评,抄写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并简单写写喜欢的理由。
 8. 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推选点评高手,并在全班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9.老师为学生提供三幅画面(有条件的制作成幻灯片),配合画面内容,学生反复练习朗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手段:以朗读训练为基本形式
 设计思想: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同时,重视识字、写字、积累词语的训练。

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笔记本上练习做好句、好段的摘抄和点评。学生自主选择句段,点评围绕遣词造句、画面的意趣、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展开,言之成理即可。在学生细致地读书,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组织分小组发言,评选出点评高手在全班交流。为了能够控制交流的进度,使交流有条不紊的展开,可按照课文所描绘的三幅画面进行交流。一方面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探究好句、好段的方法和规律,可以加深对文字的感受能力。应当注意:在这个过程中,重在让学生发言,让他们表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发挥导的作用,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难点上加以点拨。切忌教师喧宾夺主,使交流活动流于形式。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