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期中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 名句积累(20分,每句2分)(单数班的同学只做前十个小题)
1、 春潮带雨晚来急, 。
2、 ,双袖龙钟泪不干。
3、 谁家玉笛暗飞声, 。
4、 峨眉山月半轮秋, 。
5、 ,弹琴复长啸。
6、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7、 《木兰诗》中,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
8、 《木兰诗》中,写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疾速的句子是 , 。
9、 子曰:“ ,可以为师矣。”
10、 ,江春入旧年。
11、 请写出跟“月”有关的诗文(每答对一题给一分,共2分)
说的 。
说的 。
二、 文言文阅读(20分)
(一)回忆《伤仲永》,完成下列问题
12、《伤仲永》选自《 》,作者是宋朝 (2分)
13、解释加横线的词(6分)
(1)未尝识书具 (2)传一乡秀才观之
(3)或以钱币乞之 (4)卒之为众人
(5)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6)固众人
14、翻译句子(4分,任选两句,如全都答就以前两句判分)
(1)稍稍宾客其父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贤于材人远矣
(4)得为众人而已耶
15、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或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身实际略谈一下。(2分)
(二)阅读以下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学,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至。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6、解释加线的词:(3分,任选三题,都答者,按前三题判分)
(1)患记问不若人 (2)众兄弟既成诵
(3)迨能倍诵乃至 (4)或在马上
(5)或中夜不寝时
17、翻译句子(2分)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18、找出本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难忘的一课
(1)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
(2)鼻子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 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 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 地望着他。
(3)“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4)几十双眼睛在问。
(5)“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五分钟。”
(6)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绒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的对我们说。
(7)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的到操场上排好了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了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得单薄。我们规规矩矩的站着。五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的说:“解散。”
(8)就在我还未能透彻的理解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9)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起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像个别学生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
19、 下面加横线的词注音:(2分)
厮打( ) 跺脚( ) 呛得( ) 冰碴( )
20、(1)段中“读书的心思似乎被冻住了”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
21、在文中第(2)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A、丢 今非昔比 惊叹 B、落 神态自若 惊恐
C、栽 一反常态 惊异 D、飘 判若两人 惊诧
22、指出文章中的两处环境描写,并说明作用是什么?(6分)
。
23、第(8)段写了一件事,从记叙的顺序来看,属于 ,其作用是 。(3分)
24、 “难忘的一课”体现在什么地方?(3分)
。
四、作文(60分)
看了以上的文章,可能同学们有很多的感触。请以“课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字数在600字左右。
2、内容要积极向上,要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