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梅岭三章

  2009-04-30 14:21:22  
8梅岭三章 8梅岭三章
教学目的
1.理解这三首诗的大意。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教学重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
二、以多媒体打出陈毅同志的画像,简介作者生平。
介绍时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8梅岭三章

8梅岭三章


教学目的
1.理解这三首诗的大意。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教学重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
二、以多媒体打出陈毅同志的画像,简介作者生平。
介绍时代背景,导入课文。
1.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他便在赣粤区开展游击战。1936年4月,陈毅到梅山地区检查工作。10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在大庆遇上险情,马上转回梅山。回到梅山时遇到敌人捏山,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勒里。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火被淋熄,敌人搜捕直至天黑才撤走,半夜又反扑上山,还是一无所获。当时陈毅同志用刀在陡坡上的丛莽中开出一块很小的平地,躺在那里休息。后来敌人继续搜山,前后围搜达20余日才"解围"。
我们今天学的这三首诗就是作者在"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
2.学生齐读小序部分。这部分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
(此处导入可配乐朗读,同时配以陈毅梅山被围的画面。)
三、朗读全文,理清思路。
1.学生朗读全文。正音。(或听朗读带)
2.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
四、分析第一章。
1.一个学生朗读全诗。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明确: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必死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有似李清照《乌江》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意。
3.引入李清照《乌江》诗,学生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学生讨论。
明确:一个"招"字,体现革命领袖的号召力和声势的浩大。一个"斩"字,把百战将军、十万部属的断头之恨、未竟之志,沉着痛快、笔力干钧地流露出来了。
5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诗中"旗旗"借代部队;"阎罗",影射反动势力的头领;首句设问,总领全篇。
6.朗读指导。
要读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正气。"意如何"、"艰难"、"招"、"斩"要重读,"斩"要读出痛快淋漓之感。
7、学生读全诗,背诵。
五、分析第二章。
1.学生读全诗。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明确:这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3.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学生讨论。
明确:"头悬国门",引用春秋吴将伍子骨的头悬东门典故,表达了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飞来"是轻快、欢快、翩然而至的代名词。纸钱祭死者,带有中华民族的民俗特点和时代色彩。捷报当纸钱,活脱突现出将军豪迈爽朗的口吻,妙语天成,壮而不悲。
4、诗中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明确:诗中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烽烟",指代战争。
5、朗读指导。
引人陆游《示儿》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读第二首,要读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天忘告乃翁"的壮烈情怀。"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二句要扬起,要读出语重心长的殷殷之情。
6.学生齐读此诗,背诵。
六、分析第三章。
1.学生读全诗。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学生讨论。
明确: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3.诗中哪些关键词语体现这种精神?
学生讨论。
明确:"投身"二字,洋溢着一种积极、热情、主动献身、心无贰志的高风亮节。"应有涯",是对反动派挑起事端、引发战争、置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诅咒,同时又是革命的
预言家在预言:革命必定成功,人民一定会过上和平、安定、幸福的日子。引用《论语》
《孟子》"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的典故,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
4、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中以"血雨腥风"借喻战争,与首章"百战多",次章"烽烟正十年"对应而遇异其趣;又以"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前景,不胜向往、欣慰、豪迈之至。
5、朗读指导。
前两句要读出"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坚定信念,后一句要读出向往、欣慰、豪迈之情。
6、学生齐读、背诵。
七、小结
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思想感情逐步升华,把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三首诗有共同的诗题,既能各自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集中表达了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献身精神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
背诵全文。
八、布置课外作业
A.默写全文。
B、把这三首诗当成一个整体,改写成一篇散文。
C、完成练习三。(互相交流)
九、说课精要:学习本文三首诗,要求了解全诗大意,熟读成语,不用作过多的分析。旧体诗的写作与新体诗显著不同,要体会二者的区别。首章、次章末二句与李清照的《乌江》、陆游
的《示儿》明显相似,可进行比较。每首诗可按从"内容"到"形式"的步骤学习。教学中还
应注意朗读的指导。
十、教学结构:导入--朗读--分析--讨论--朗读、背诵--小结--背诵。
十一、教学后记:

<-- #EndEditable -->
下一篇:7小橘灯
上一篇:9七根火柴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