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代寓言二则

  2009-04-30 14:18:57  
5、古代寓言二则 5、古代寓言二则一、教学目的 
1.从寓言学习做人的道理。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4.了解韩非及《韩非子》的相关知识。5.体会寓言特点,理解本文深刻寓意。6.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虚词。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故事领悟其中所包含的道理。
2.难点:寓言的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古代寓言二则

5、古代寓言二则

一、教学目的 
1.从寓言学习做人的道理。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4.了解韩非及《韩非子》的相关知识。

5.体会寓言特点,理解本文深刻寓意。

6.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虚词。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故事领悟其中所包含的道理。
2.难点:寓言的特点。
三、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www.3edu.net):
                       第一课时

(一)、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韩非(约公元前280——233),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法家重实用,尚功利。韩非之文》发言直率、思想深刻、锋芒毕露,向以峭刻犀利著称。韩非之文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2.关于寓言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二)、检查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度其足(  )     遂不得履(  )  (  )     宁信度(  )      坠于水(  )     遽契(  )

2.默写课文,思考自读提示

3.借助查工具书,读《郑人买履》,理解文章大意。

4.按时间顺序给文章分层次:

     先度足,置其坐

一层:                 交代人物事件

     至之市,忘操之

     已得履,返取之

二层:                交代经过结尾

     返市罢,不得履

     人问曰,何试足

三层:               对话式的结尾

     郑人曰,无自信

5.说说这篇寓言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6.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           欲:

(2)           置:

(3)           坐:(通假字)

(4)           度:

(5)           遂:

(6)           及:

(7)           反:(通假字)

7.翻译全文。(师相机指导)

8.通读全文,注意读出郑人说话的语气。

(三)、归纳主题:

这则寓言通过郑人买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脚的墨守成规的人物形象。告诫人们:不要迷信习惯、成规和理论,而要根据实际得出体会和结论。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这则寓言。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吕不韦及《吕氏春秋》的相关知识。

2. 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虚词。

3. 体会寓言特点,理解本文深刻寓意。

4.学会变通地处理各种事物。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故事领悟其中所包含的道理。
2.难点:寓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导语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希望同学们通过《寓言二则》的学习,掌握阅读寓言的方法,课外读一些寓言故事,扩大视野。

二、作家作品简介 
    吕不韦(约公元前?——235),濮阳(今属河南)人,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门下有宾客三千。吕不韦命门客各著所文,集为一书,号曰。《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包括十二纪、八览、六论三部分,共160篇,因此又称《吕览》。

三、题目解说

    文题中的“刻”是刻记号,“舟”是船的意思,“求”是寻找。整个文题的意思是“在船上刻记号,到水中去找丢失的宝剑”。

四、抽生试背全文(师相机纠正发音)

五、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           坠:

(2)           遽:

(3)           契:

(4)           是:(指示代词)

(5)           若此:

(6)           不亦惑乎:

六、翻译全文

七:划分文章结构,概括每层意思:

楚人涉江,剑坠水中

一层:                   交代人物、起因

     遽契其舟,吾剑从坠

     舟止求剑,从其所契

二层:                   指出错误原因

         舟行剑止,岂可求剑

八、归纳主题:

这则寓言通过楚人刻舟求剑的故事,尖锐地讽刺了那些不顾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不知变通的愚蠢之人;告诫我们不要静止地看问题,而要用运动和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九、这则寓言的写作特点:

(1)           语言简洁平实、蕴含丰富。“坠”写出了楚人的慌乱,“遽”写出了楚人反应速度之快,“入”“求”又写出其行为的愚蠢。

(2)           对比、反问揭其错误实质。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看来不应静止地看问题。

十、通读全文,试背全文。

十一、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2、         背诵寓言。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