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胡同文化

  2009-04-30 13:59:02  
第一册胡同文化 教学构想 以《胡同文化》为教学对象,激“活”文中的“文化分子”,营造人文化的课堂情境,让学生陶醉其间,设身体验,接受人类文化的濡染和熏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人文教化。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广泛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从外延方面认识文化,获取一些有关文化的初步印象。 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第一册胡同文化

教学构想
 以《胡同文化》为教学对象,激“活”文中的“文化分子”,营造人文化的课堂情境,让学生陶醉其间,设身体验,接受人类文化的濡染和熏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人文教化。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广泛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从外延方面认识文化,获取一些有关文化的初步印象。
 2.引导学生重点考察宜都市一中这一文化实体,获得关于文化的一些直观认识。
 课堂实录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将带给大家一个意外的惊喜。
 (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出示教具:一张八开白纸,上面用墨写着“文化”)。
 师:睁开眼,小心看,这是什么?
 生:(齐)文化!
 师:不错。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生:有。
 师:(点生发言)
 生:这是一张白纸。
 师:(自言自语)一张白纸,上面写上“文化”,就是文化。有意思。
 (点评:开篇即创设一种文化味很浓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设身体验。)
 师:事实上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定会有很多收获,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做了一些搜集工作,不知你们找到哪些?
 生:(众)吃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
 师: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
 生:比如吃文化,我们中国是一个美食王国,饮食讲究色、香、味,烹饪强调刀工火候,吃东西用筷子,轻挑慢夹。那西方人就不同了,牛排鲜奶,刀子,叉子,还有爪子一齐上。(众生笑)这每种吃法就代表了一种文化。
 师:说得精彩,那你是否注意过文化的本质特征呢?
 生:(面露难色)
 师:不要紧,拿出词典看看,词典上是怎样给文化定义的?
 生:(查词典)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师:我也对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进行过一些考察,发现人类的这种物质和精神财富大致有三种类型:(1)精神型的。容易理解,我们平时所接触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精神文化产品就是。(2)物质型的。主要指凝聚着人类文化的物质产品,如(点示)我穿的西服,他穿的中山服,她穿的和服(众生笑)。这每一种服饰就代表着一种文化。(3)心理型的。比如,吃文化、酒文化就较为复杂,主要指们通过某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定式。
 (点评: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深入领会什么是“文化”,为学习课文营造氛围,文化熏陶已见端倪。)
 师:下面我们选择一个更加具体的对象来试试。胡同大家见过吗?
 生:(众)见过!
 师:胡同能不能称为一种文化?
 生:(众)能!
 师:那么它应该属于哪一种文化类型?
 生:(私语)物质型的。心理型的。
 师:请申述理由。
 生:(热烈地讨论)
 师:静一静,说它是物质型的,一定强调的是胡同的——
 生:(众)建筑形式、建筑风格。
 师:心理型的呢?(沉默,教师随意点一学生作答)
 生:(迟疑地)可能着眼于胡同里人的生活吧。
 师:汪曾祺写有一篇《胡同文化》,下面我们看看作者笔下的胡同到底属于哪种文化,好不好?请大家翻开书,读课文1、5两段,思考我提出的问题。(点评:在学生对文化有了初步印象的基础上,导入课文的阅读和研究。)
 (学生浏览课文,读后教师点生作答。)
 生:心理型的。
 师:请用书上的原话申述理由。
 生:胡同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生:胡同、四合院是北京人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生: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师:也就是说在作者笔下,胡同就是胡同文化,就是北京人的生活,就是北京人的思想
 作者写到哪些胡同,观察到哪些文化现象?课文2~4段中有,大家边读边找。
 (学生朗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议一议,我提领,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对应的下句。
 北京的胡同真啊!
 生: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
 师:北京的胡同真啊!
 生:什么狗尾巴胡同、羊尾巴胡同、大绿纱帽胡同……
 师:北京的胡同真啊!
 生:剃头挑子的“唤头”、磨刀师傅的“惊闺”、算命先生的短笛听得清清楚楚。
 (点评:1、5段作简略处理,重在引导学生对北京胡同获得整体印象。)
 师:胡同如此,胡同内的生活怎样?下面我们深入阅读课文,随作者“走进”胡同看看。请大家注意课文6~7段。找一位同学朗读,读后一起来讨论几个问题。(点生朗读,读后问)
 阅读课文应该从语言入手,要抓中心句关键词。大家想想,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应该是哪句?可以讨论。
 生:北京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词对于我们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最为重要,这个词应该是?
 生:(齐)封闭!
 师:这“封闭”怎么讲(教室里一阵轻微躁动)。我不希望大家简单地从字面上解释,而是要你们阅读课文。
 读后想想北京市民的哪些生活内容可以反映他们过着一种封闭生活。
 (点评:调动学生的想象,努力把课文从静态的文本形态还原成生动的生活画面,重在激活文中的“文化分子”。)
 生:(欣喜地)舍不得挪窝;住家是独门独院。
 师:北京人的“窝”是“金窝”,还是“银窝”?他们不忍割舍。
 生:(笑)不是!房屋很旧,也不太好,而且还有经常坍塌的。
 师:那胡同里的居民为什么不愿意搬家?
 生:那是因为他们祖祖辈辈住在那里,住惯了,恋旧,图安逸。
 师:喔,也就是说他们愿意过那种封闭守旧的生活。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也就是说北京人深居简出,彼此从不交往。
 生:也不是!北京人很讲究“处街坊”,随一点“份子”。
 师:那么,这能说北京人封闭吗?
 生:能!北京人平常的日子,过往不多,只是街坊里道,谁家婚丧嫁娶的时候,才随一点“份子”,而且是为了“合礼数”。
 师:我明白了,北京人的交往不是主动的而是被迫的(众生笑)。我们一起总结总结刚才的学习方法:(师生一齐)读课文;找中心句,抓关键词;透过语言文字“看出”相关联的生活现象。
(点评:及时归纳学习方法,以供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主动运用。)
 下面大家就用这种方法自读课文第8段。
 (学生读书,同座研讨,教师提示)
 师:这一段的中心句—关键词—对应的生活现象——我们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中心句是“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关键词是满足!
 师:有相关的生活现象可以验证吗?(学生响应热烈)且慢,我不愿看到你们平平淡淡说出来,文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摹,希望你们真情地把它朗诵出来,读出北京人那种满足的味儿。先同位的同学彼此对读练习,读后,我们请一位同学表演。
 (试读后点生朗读)
 生:(深情地)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师:不错,不过京味还不够浓。有没有去过北京或研究过北京人说话风格的同学?
 生:有!张为。
 师:张为,请你读读。
 张: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没的说。(众生笑)
 (点评:通过充满声情地朗读,尽量产生类似现场经历的效果,直接感染学生。)
 师:看来北京人确实易于满足。阅读方法大家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余下的9~12段自己读读吧!看看北京胡同还有什么文化内涵。
 (学生阅读思考充分后回答)
 生:(争先恐后)还有忍耐;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师:有没有例子。生:有!有两个:一个是作者小说里的一段人物对话;一个是作者楼道里发生的一件真事。
 师:作者小说里的一段人物对话?我们能不能把它表演出来。同位的同学先在下面分角色朗读、练习。然后我们再请人来表演。(学生试读两遍以后点生朗读)
 生(甲):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生(乙):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生(甲):卖!
 生(乙):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师:(抢过话头)能忍就忍吧!(众生笑)像老师一样,根据当时的情景,在省略号处再补足一句。
  生:有吃的就行……
  师:北京人真能忍耐。还有更精彩的。表现北京人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有一句很典型的话——
 生:(抢着)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师:“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精彩在哪里?
 生:(调皮地)想起儿时睡午觉。那时贪玩,上床睡不着,妈妈硬逼我把眼睛闭上。只好强忍着,等她一走,小眼睛又睁开了。妈妈恼了,索性守在我跟前,那滋味真不好受(众生笑)。你不说,居然还睡着了。
 师:喔,精彩。这北京人的睡法(重读,强调)和你一样,太精彩了!(众生笑)。
 生:不!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睡法问题,还有言外之意。
 师:言外之意?说说。
 生:你看那小姑娘对小伙子无可奈何。怎么办?不活了,跳楼(众生笑)。不行。权当一回儿子打老子吧!(众生笑)充分表现了北京人自我安慰、忍耐的性格。
 (点评:强化课堂上的文化氛围,并把学生的亲身经历、生活体验带进课堂,引导学生体验。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思维异常活跃,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师:文章确实写得很精彩。然而,从上面这些镜头中,我们不难看出北京胡同也有它落后的一面,?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北京胡同的衰败、没落是不可避免的。北京胡同文化的解构是必然的。本文正是作者在北京胡同被大量拆除时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但是文中并没有流露出丝毫的喜悦,倒是“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满是怀旧、伤感。这是为什么?
 生:这才是真实的感情,这才是真正的人。一个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的老北京,对胡同的依恋是可想而知的,对胡同里的生活是永生难忘的。
 师:看来,我们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还不能作简单的好与不好的评语。
 (点评:淡化课文的次要内容,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学了汪先生的《胡同文化》,我们能不能像汪先生那样真实地考察一下咱们一中,写一写“一中文化”。大家来校学习时间也不短了,对一中的老师、一中的学习生活、一中的管理、一中的风格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就在这个基础上作文。一周以后我们集体交流。
 再见了《胡同文化》,再见了同学们!下课。
 (点评:把语文学习引向课外,促使学生自由地去发展。)
 附:板书设计

胡同文化

   汪曾祺 北京 胡同    多  趣  静              精神型:小说 戏剧……    胡同 文化:财富 物质型:西服 中山服             心理型:人—事、物—心理    北京人的生活   封闭 自足  忍耐 衰败    一中文化学习生活老师管理 风格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