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学设计7

  2009-04-30 13:49:55  
《邓稼先》教学设计7 11课 邓稼先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积累词语,掌握其字形、读音、词义(2) 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和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3) 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2、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邓稼先》教学设计7

 

 

                                11课   邓稼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积累词语,掌握其字形、读音、词义

(2)       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和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能力目标

(1)       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有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2)       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  德育目标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  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2、  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的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教学方法]

文献法、讨论法、五步阅读法(朗读,积累字词——默读,整体感知文意——思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六部分之间的联系——悟读,深层探究——美读,品味赏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朗读课文,积累字词;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思考全文的思路以及六部分的联系;悟读课文,深层探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20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了很多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同在这个时期,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人,默默地在实验室为民族为人类做着伟大的贡献。今天我们先来介绍其中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邓稼先,来感悟一下他们的不平凡吧。

二、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彷徨(pang huang)鲜为人知(xian)锋芒毕露(lu)选聘(pin)元勋(xun)鞠躬尽瘁(cui)妇孺皆知(ru)殷红(yan)殷实(yin)宰割(zai)筹划(chou)

仰慕: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毫无愧疚地接受(名声、荣誉等)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三、请同学交流资料,简要介绍邓稼先。

自由交流阅读感受。

 

四、理解课文

1、  概括文章六部分的大意,思考其中的联系。

(1)       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

(2)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肯定他“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3)       用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来对比写邓稼先。

(4)       作者写自己得到消息,中国的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搞出来的,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撼。

(5)       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

(6)       总结全文,借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体评价邓稼先。

 

这六部分紧密关联。1引子——2、3介绍生平和经历,对比中突出他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4侧面描写贡献大,是对2的扩展——5重点写他非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2的具体化——6总结全文。

 

2、  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要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文章第四部分为什么写“我”?

为了说明邓是对民族的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4部分是写作者内心的震撼,他为中华民族自豪,为50年的老朋友邓而骄傲,从侧面写邓贡献之大,流露出作者对民族的一腔深情和对老朋友的满怀厚意。

 

3、  课文有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没有。

 

五、深层探究

1、  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请概述两人最本质的区别。

更加鲜明地突出邓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奥:锋芒毕露,邓:忠厚平实,从不傲人。

 

2、  为什么说奥本海默“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因为他才华出众、聪明过人,所以佩服,但是由于他经常打断别人的报告,锋芒毕露,所以不少人不喜欢他。

 

3、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的“我所认识的”能去掉吗?为什么?

不能。作者不可能认识所有的知识分子,这表现出作者严谨求实的写作态度。

 

4、  邓稼先能够说服两派不吵闹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5、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请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其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前者是指他与奥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形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后者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把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所以说是理想的党员。

 

6、  文章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期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

显示邓工作地点的荒凉、工作的艰辛,增加了邓精神的悲壮色彩。

 

7、  “可是理论是否正确永远是一个问题”这句话怎么理解?

理论的正确与否要靠实践去检验,在核武器实验时检验理论,危险巨大。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