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静沙.秋思(教案)(教师中心稿)

  2009-04-30 13:38:08  
天静沙.秋思(教案)(教师中心稿)
[越调]
作者: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

教学目的:1.让学生对元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秋的意境及诗画 相通原理. 3.让学生感受美 感知美. 重点: 1.元曲/"四大家/".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天静沙.秋思(教案)(教师中心稿)



[越调]
                                         作者: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

教学目的:1.让学生对元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秋的意境及诗画                 相通原理.           3.让学生感受美 感知美. 重点:    1.元曲/"四大家/".           2.小令的主题 意境.           3.诗画相通原理. 难点:    1.课文意境把握.           2.游子心情的感受. 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  比较教学                                                                                                                                       一 ﹑导入:     同学们好!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作一个小小的练习--造句。请从黑板上的词语中任选三个造句,要求造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现在开始练习,时间2分钟。        流水  老树  人家   枯藤   小桥  昏鸦     例句:一只昏鸦趴在缠有枯藤的老树上。  二﹑     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天静沙.秋思》,展开你们联想的翅膀欣赏课文,注意体会文       中所描写的景物,要进入意境之中。请同学在欣赏课文的时候把刚才造的句子同课文的1.2句进行比较,感受他们之间的差别。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文章是在写些什么?写得怎么样?请同学回答。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为了进一步的了解读者,感知课文的美,下面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分析。 三﹑破题:     [越调]是曲调,是给给全文定一个调,就像现代音乐中的E调  F调等。我国古代以宫 商 角 变徵 徽 羽 变宫为七声记录音乐,相当于1234567其中以任何一声为主均构成一种调式,以宫为主的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为/"调/"统称/"宫调/"     “天静沙.秋思”中“天静沙/"”是曲牌名。同宋词中的词牌名一样,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乐谱。“秋思”是题目,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歌曲名。这样题目就有乐调.乐谱.歌曲名就是一首完整的曲子,就可以歌唱了。
在中国古代文人心理,大部分人认为秋天具有萧凉.肃杀之感,往往与悲.与愁相联系。屈原弟子宋玉说/"悲哉,秋之为气也/"第一个道出秋的蕴含,宋玉被称为“悲秋之祖”。课文以/"秋思/"为题刚好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悲秋。通过一幅副秋郊夕阳图,准确而凄婉的刻画出游子漂泊﹑孤寂的心境。一个/"思/"道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题目紧扣主题,是对课文的高度概括。这一点是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应学习的。  三 ﹑作者概况:    本首小令是马致远小令中最著名的一支,作者马致远是何许人也?请听分解: 马致远  字千里  号东篱  元大都人,与关汉卿(窦娥冤)  白朴(墙头马上)  郑光祖(倩女离魂)合称“元曲四大家”。简称“关  白  马  郑” 
马致远所作杂剧今知15种,仅存6种,以《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最为出名。马致远有尤擅长散曲,堪称散曲第一,有文场/"曲状元/"之称。今存小令115支。 四 ﹑课文解析:
大家都知道唐诗.宋词. 元曲,本篇课文就是元曲中的一种称为小令。                  杂剧         元曲                小令(只有一支曲子)                  散曲                             套数    (一)分析课文:      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点名季节(时间)--深秋。/"枯藤/"/"老树/"把人一下子推进秋天的悲凉之中,紧扣主题--悲秋。/"枯/"/"老/"进一步突出深秋的肃杀,“昏鸦”是指黄昏归巢的乌鸦。但我我个人认为“昏”字用的最好,可堪称点睛之笔。乌鸦是有生命之物具有动感,/"昏/"字一出使其顿失活力,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动不动﹑毫无生气的昏鸦而已,与秋的意境想吻合。同时还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给同学们的第一感觉是什么?(请人回答)对,就是--美。 潺潺的流水上横卧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小桥,还有一户人家,这些画面具有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这难道还不美吗?可是为什么作者第一句要写悲境而第二句要写美境?其实作者写美的目的在于以乐写悲,美--悲。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以乐写悲的请往下看。     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突出了游子的唯一交通工具--马,而且是一匹瘦马。当一个游子出门在外,他和他的/"朋友/"兼交通工具的行走的古道上,在四周枯藤老树的环境下,看到第二句中的/"小桥流水人家/"他内心在想些什么?请同学们揣测一下他的内心活动!(然后叫人回答)。我想他会想他的故乡﹑他的家﹑家中的父母﹑妻儿。还有在思考他的前程,他对未来的渴望。在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为什么文中用/"瘦马/"而不用/"老马/"?请人回答。答案:/"老马/"并不一定瘦,但/"瘦马/"却一定能够显现出马的病态﹑老态,从侧面表现文中游的悲惨!      第四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游子。/"夕阳西下/"点名具体的时间,傍晚﹑黑夜即将来临。哪个可怜的游子抬头望了望半空中的夕阳,身影拖的很长很长,眼看就要天黑,自己还不知在那里过夜,惟有无赖的叹息!看见小桥﹑流水﹑人家我想他的心里可能会升起嫉妒与希望,说不定还会到那户人家借宿一晚。    (二)总结:     整首小令语言纯朴﹑清新﹑自然而有包含深情。运用了中国诗画相通原理进行作诗。前三句用九个并列实词,把九种不同的景物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三)独特的魅力:        同学们这首小令写的非常好,为什么好?好在那里?请看它的艺术特色:
   1.在于它对秋景的描绘。前三句全由名词铺成,十八字九个词。列出了九种景物,集中展现了秋的特色,描画了 一幅简洁明快的秋景图。这种写法只有唐代诗人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才能与之媲美。     2.移情于物 情景交融。作者不是孤立 呆板的写景,而是把/"人/"的感受 心情融入景色之中。作者所罗列的/"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中/"枯/"/"老/"/"昏/"/"古/"/"西/"/"瘦/"所的修饰的都是文中/"/"断肠人/"眼中所见  心中所感,是/"断肠人/"的情绪移入景物之中的产物,使/"景语也是情语/"写景也就暗喻了情在其中,做到情景交融。    3.时空关系处理的巧妙。就空间来说:那充满人物感受的景不是/"断肠人/"故乡的景,而是/"天涯/"的景。就时间来说:那是夕阳西下,游人思归的时候,而不是早起出发的时候。正是这种时空关系的处理使整首曲子笼罩在一幅悲凉寂寞的气氛之中,再加上与景物描写相结合,便产生出特殊的艺术感染力,达到非一般作品所能达到的艺术效果。    4.与白朴的《秋》相比较:     很明显,《秋》侧重于/"秋景/"本身的描绘,缺乏/"思/"的成分,而马致远这首《秋思》,则紧紧扣住了/"思/'作文章,通过/"断肠人/"漂泊天涯的所见所感,画出了一幅苍茫萧瑟悲凉的秋思图,这就比单一的秋景图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种原因(当然还会有其他原因),它才被推为/"秋思之祖/",被誉为元代散曲中的绝唱。 艺术特色:       1.语言音节和谐,具有自然柔和之美。     2.用词淳朴,练字独到。如:/"枯/"/"老/"/"昏/"/"瘦/"/"断肠人/"等     3.诗中有画,画面色彩鲜明且动静结合。如:流水--枯藤老树       4.真情含蓄,自然流露,憾人肺腑。 五﹑课后作业:    1.改写课文--春.夏.秋.冬均可     2.画一幅课文意境图(秋景图)     3.背诵课文 
             [越调 ]天静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昏鸦:黄昏时回巢的乌鸦                古道:古老荒凉的路                断肠人:极度悲伤的人                天涯: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秋》                         --白朴              孤存落日惨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注:         请同学们注注意两首小令的区别 差异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