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竞赛式教学的探索

  2009-04-30 13:36:34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竞赛式教学的探索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竞赛式教学的探索
佛山市荣山中学 黄一波
楔子
美国著名的行为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习最好的激发就是对于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所以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竞赛式教学的探索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竞赛式教学的探索 
佛山市荣山中学 黄一波 
楔子 
美国著名的行为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习最好的激发就是对于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所以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他们主动学习,并从中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感。” 
从事语文教学的数年中,我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于是,我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探索兴趣教学这方面上来。近几年,我一直坚持实行并不断改进了一套“竞赛式教学”的方案,且获得了可喜的成效。 
所谓“竞赛式教学”就是采用“敌我”两方比赛回答问题的确切度,并以此来体验个人成就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更全面而深刻地掌握有关的语文知识。 
《杨修之死》是一篇堂上自读课文,更能体现“竞赛式教学”的特殊效果。这篇课文白话和文言间杂,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七个小故事,学习起来又有一定的情趣。所以,我安排用半节课让学生先读懂课文,疏通阅读障碍,完成“思考和练习一”的难点字词的解释。然后,第二课时即用“竞赛式教学”来完成其它教学任务。而对于本文的训练重点:分析人物性格,则采用“辩论”的方式,也就是按课文后面的练习题给出的两个观点(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一、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二、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把男女学生分成两大派,各自主张一个观点,要求各派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对方的观点是不成立的。这种辩论式教法对于初学议论文的初二级学生来说,是一条不可估量的快捷入门途径。请看教案: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教学目的: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掌握一些重点字词,如:“适”、“数”、“忌”、“如”、  
“但”、“即”的不同用法。 
3、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 
法观点。 
教学设想:1、加强预习,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题 
进行自学,然后展开课文知识、口头表述及辩论比赛,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加强复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安排一个半课时。 
4、定好竞赛程序、形式和评分标准,以便检查学生回答问题的优劣,并分出胜负方,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 
教学重点: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要点:1、在辩论中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 
2、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 
3、检查对一些重点难点字词的音义的掌握情况,学习一些通假字。 
竞赛评分标准:复述故事占20分,必答题和抢答题每个10分, 辩 论占40分。 
教学内容和步骤: 
前半节 
任务:疏通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步骤    教学内容    意图和目的 
一 
准 
备    1.    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教师完成)。  
2.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解决学生的质疑。  
三、 完成“思考和练习一”(解释加点字词) 
适庖官进鸡汤( ) 
数犯曹操之忌( )( ) 
人皆不晓其意( ) 
丕如其意( ) 
植然其言( )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 )  
四、布置预习题 
1、为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 
2、为辩论准备材料,男同学持“思考和练习”中的第一个观点,女同学持第二个观点。      
疏通 
文字 
障碍 
第二节 
任务:完成必答题、抢答题及展开口述比赛和辩论比赛。 
步骤    教学内容    意图和目的 
二 
竞 
赛 
(一) 
复 
述 
(二) 
必 
答 
  
  
  
  
  
  
  
(三) 
抢 
答 
  
  
  
  
  
  
  
  
  
(四) 
辩 
论    1.    复述故事(10分钟)  
1、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①“鸡 
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园”;③“一盒酥”。 
2、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即① 
“梦中杀人”;②“簏 中物”;③“斩 
吏出门”;④“代作答教”。 
二、完成必答题(抽签选作答的学生)(5分钟) 
1、(男)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 
义(用幻灯投影)①鸡肋( )  
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  
③数犯曹操三忌( )  
2、(女)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 
(用幻灯投影)。 
①竟取匙与众食qí( )  
②操因疑修zèn( ) 害曹丕。 
③延弃弓cao( ) 刀。 
(学生完成后教师即时明确答案) 
三、完成抢答题 
(为避免滥答,答错者倒扣10分)(5分钟)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抢答后教师明确答案:“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2、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本文属哪一种方式? 
明确:本文的回忆部分是补叙,若放回《水浒传》中,本文则是插叙。 
3、请找出本文的三个通假字,并指出各与哪个字通假。 
明确:“当”通“挡”、“分”通“吩”、 
“付”通“咐”。 
四、展开辩论(20分钟) 
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别任主辩、 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要求提出自己 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男)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女)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五、在辩论的基础上,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男)总结杨修的性格特征。 
(女)总结曹操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明确答案并板书)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 
聪明 
曹操:虚伪残诈、老谋深算    训练口头 
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速度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力 
  
  
  
  
  
  
  
  
  
  
  
  
  
  
步骤    教学内容    意图和目的 
三 
总 
结    六、总结(5分钟)(教师完成) 
1、分出胜负方。 
2、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既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也是由于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说:前者,即男同学所持观点是内因;后者,即女同学所持观点是外因,两者导致了杨修之死。 
七、宣布结束      
  
培养学生用唯物辨证法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附板书∶ 
杨修之死 
↓ 
原因 
┌───────┴───────┐ 
杨修 曹操 
┌──┴──┐ ┌─┴─┐ 
恃 狂 好 虚 老 
才 妄 耍 伪 谋 
放 轻 小 残 深 
旷 率 聪 诈 算 
明 
└──┬──┘ └─┬─┘ 
内因 外因 
│ │ 
(男)恃才放旷,终于 (女)借违反军纪之名, 
招致杀身之祸 处死杨修 



下一篇: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