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学设计2

  2009-04-30 13:31:19  
《社戏》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这件事,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 2、体会小说景物描写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3、体会小说通过语言行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叙事有详有略。 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3、培养理解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社戏》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这件事,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
    2、体会小说景物描写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3、体会小说通过语言行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叙事有详有略。
    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3、培养理解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思想。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老师很想知道你童年时,你最喜欢去哪里?最喜欢做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生活的画面。
    三、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学生介绍有关收集到的“社戏”的知识。
    2、放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学生轻声跟读,熟悉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不惮dàn  潺潺chán  凫水fú   撺掇cuān duo 踱duó 颇pō
    怠慢dài  吁气xū    宛转wǎn  絮叨xù dāo   磕kē  楫jí
    归省xǐng行辈háng   舀水yǎo  蕴藻yùn zǎo 伊yī  篙gāo
    四、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1)  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学生的概括大意符合即可)
    (2)  除了“看社戏”之外,前前后后还写了哪些活动?
    明确 A:事件的开端:戏前波折
    事件的发展:夏夜行船、船头看戏
    高潮和结局:归航偷豆
    明确 B:开头——写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及钓鱼放牛的乡间生活。(平桥乐土)
    结尾——写六一公公送豆。(戏后余波)
    (3)  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指出详略。(设疑引入: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夜吃的是什么豆?看的是什么戏?真的那么好吗?在课文中作者是如何写社戏的?请同学带着这些问题听教师朗读,看看课文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层  写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第二层  插叙,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第三层  写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第二部分:
    第一层  写看社戏前的波折。
    第二层  写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三层  写在赵庄看社戏。
    第四层  写看社戏后归航,偷蚕豆吃。
    第三部分:写六一公公送来蚕豆。
    (4)引导 学生分析本篇详略叙事的恰当。本篇怎样有详有略地叙写事件?产生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总的来看,本篇详写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小住平桥村的得到优待,一般乐事,和看戏次日的情形。详写的各个情节,让人读来如同身历其境,亲见其人,深受感染;略写部分也多以简约的笔墨体现出充分的表现力量,钓虾、放牛就表现出农村生活的浓郁童趣,六一公公的简短问话和送虾运动,更表现了农村老人的淳朴宽厚、热情好客。这样详写略写相配合,既表现出小住农村的诸多乐趣和美好事物,又突出了重点,值得认真体会,学习。
    六、作业
    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辨析词义
    第二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批画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词句。
    2、讨论:课文哪一部分正面描写看社戏?演的什么戏?戏真的特别好吗?
    明确:第17至21自然段,描写看社戏。演的是什么戏,课文中也没说。戏本身也并不好。“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另设问:看戏本身也写得不多、不详,那么作者写了些什么?是什么使“我”难以忘怀呢?
    3、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提问:平桥村本是一个“极偏僻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可课文中说“但在我是乐土”,为什么?
    分析:
    A、“我”在那里受到“优待”——钓虾“归我吃”;坐船“在舱中”;和年幼的小孩“剥豆”;六一公公送我罗汉豆。
    B、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C、没有严格的行辈之分,年纪相仿的“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D、有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们:有“最聪明的双喜”,有乐于助人的桂生,有公而忘私的阿发。
    E、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掘蚯蚓”、“钓虾”;放牛;看戏;欣赏夜景;偷豆、吃豆。
    (2)讨论这部分在全篇中的作用。
    明确: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引出了同去看社戏的人物——乡间生活的小朋友,还交代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写“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看社戏做了重要的铺垫。同时,平桥村的生活也是“我”所深深怀念的。
    4、指定学生朗读第22、23自然段,引导学生并讨论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月夜行船时沿途景色的?这些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分析:作者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依次写出了“我”在沿途的种种见闻和感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写得有形:“起伏的群山”,“一丛松柏林”;
    有    色:豆麦的“碧绿”、月色的“朦胧”;
    有    声:笑声、嚷声、水声、笛声;
    有    味:豆麦的清香;
    有    情:“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目失”起来。
    以上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也烘托出“我”去看社戏时轻松、愉快、兴奋的心情。
    去看戏和看戏返回途中两次景物描写基本相同,但描写景物的次序却是互相颠倒的。描写上也有所不同。去时,最后描写的是“仙境”一般的戏台,而回来时却将戏台放到最前面来写。去时,尚可看到“淡黑”连山的曲线,回来时,“周围的黑暗只是浓”看不到什么轮廓了。去时,看到的远远近近的渔火,为返回时几个夜渔的老渔夫看见在浪花里蹿的大白船而停下艇子喝采的描写埋下优笔。
    这样的描写,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丝丝入扣,细致续密。
    第三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1、质疑:在平桥村的小朋友中,双喜是一个突出描写的人物,从课文有关双喜言行描写中分析一下,双喜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头还是坏孩子头?
    讨论并归纳:
    (1)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表现双喜聪明,善解人意。
    (2)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表现双喜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
    (3)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先生不翻跟斗的原因——表现双喜聪明、细心。
    (4)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啊发的意见——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啊发娘知道是要骂的——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
    (5)吃完豆,双喜所考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考虑好对策——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
    (6)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表现双喜反应灵敏。
    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好孩子头。
    如有学生提出双喜是坏孩子头,并以偷豆为理由时,可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看待偷豆的事。让学生明白偷豆请客算不得偷窃行为,而是表现孩子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
    2、质疑:从课文有关六一公公言行描写中分析一下,六一公公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
    讨论并归纳:
    (1)“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证实双喜他们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责他们塌坏了庄稼。——表现了六一公公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
    (2)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好吃呢?”——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好客。
    (3)当我说很好时“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因为得到城里读过书的“我‘的赞扬。六一公公十分感激自豪——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
    (4)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好客、热诚。
    六一公公是一个淳朴、好客、热诚、厚道的老人。
    三、体验反思:
    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通过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四:拓展延伸:
    本文写了“我”的家乡的文化习俗——社戏。请同学们想想自己的家乡有些什么文化习俗,可与同学们对话交流,上台说给大家听听。
    五:小结
    本文描写一段看社戏的经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作者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老少少那种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和他们的劳动本领,办事的能力。在加上特有的江南水乡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里未曾见到,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六:作业
    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