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月的理科复习冲刺要点

  2009-05-01 08:20:00  
最后一月的理科复习冲刺要点 理综:做好知识的归纳和梳理  邯郸市第25中学 武锦 经过两个月的总复习,在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同学们的理化成绩已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在距中考仅有30多天的关键时刻,如何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是同学们及家长极为关心的问题,现将我们的一些经验和同仁及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最后一月的理科复习冲刺要点

    理综:做好知识的归纳和梳理 
    邯郸市第25中学 武锦
    经过两个月的总复习,在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同学们的理化成绩已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在距中考仅有30多天的关键时刻,如何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是同学们及家长极为关心的问题,现将我们的一些经验和同仁及同学们进行交流,供大家参考:
    一.按知识板块进行归纳和整理
    前一阶段的复习是使书本“由薄变厚”的过程,本阶段就要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归纳、总结、提炼,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也是把书本“由厚变薄”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要清楚所学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了解所学概念、规律和公式的来龙去脉,深化对理化知识的进一步认识。下面介绍几种总结的方法。
    1.列表法
    用表格的方式将知识归纳、总结。以电学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为例,列表如下:
    2.横向对照、比较法
    将实质不同,但易混淆的物理量放到一起,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使我们同时对两个概念都有了明确的认识。
    ⑴相互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⑵惯性和力
    ⑶压力和重力
    采用对照的方法学习概念规律的例子如下:
    ⑴功率和速度
    ⑵比热和密度
    ⑶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
    3.结构法
    用流程图的形式把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表示出来。如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二.按题型进行归纳和梳理
    1.通过系列题的训练,检查知识点的疏漏
    例如:一把“220V,40W”的电烙铁。
    求:
    ⑴它的电阻多大?(设电阻不受温度影响)
    ⑵接在照明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多大?
    ⑶1度电可供它正常使用几小时?
    ⑷工作10分钟,电烙铁产生多少热量?
    ⑸接到电压是110V电源上,它的功率多大?
    ⑹如果接到某电压下,通过它的电流是0.1安培,它的功率多大?
    ⑺若电烙铁的电热丝断了,剪去一段后仍接到原来的电源上,它的功率怎样变化?
    ⑻将这把电烙铁与一把“220V,100W”的电烙铁串联后接到220V的电压下,哪把电烙铁的功率大些?并联呢?
    2.通过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例如:某人用定滑轮把重为100N的货物匀速提高10m,人拉绳用的力是125N,求:人提货物时做了多少额外功?这个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1)一变:某人用定滑轮把重100N的货物匀速提高10m,如果这个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80%,试求此过程中:人拉绳用的力是多大?人提货物时做了多少额外功?
    (2)二变:某人用定滑轮把一货物匀速提高10m,人所用的力是100N,如果这个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80%,试求:提起的货物重是多少?做的额外功是多少?
    3.通过发散性思维题的训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小小文具盒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可以用来做很多实验。请你用文具盒里的文具设计一个物理小实验,要求写出实验的做法和应用的物理知识。
    三.保持原有的模拟题量进行练习
    搞好综合训练和模拟测试是本阶段复习的关键环节。训练时,应严格筛选题目、控制数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注意“定时”测试,这样才能把临考状态下的问题提前暴露出来,便于及时改正。在练习正确、迅速解答的同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题中没有给的物理量要有设定,字母表达的物理量要符合“习惯”,题中用到的公式、定理、定律要说明根据;题解过程要分行写出,方程单列一行,要写原式,不能写连等式、变形式或综合式。
    对于模拟测试,我们的目的不只是要提高解题能力,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而且还要练出答题技巧,提高调控心态的能力。
    现提供几种答题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1.按照顺序,先易后难答题法。
    按照题号的顺序审题,会一道做一道,一时不会的题目,先跳过去,继续往下答,直到把题目过一遍。然后,按照这个方法,把第一遍没做出的题再过一遍。会的全做完后,则集中精力去突破最后的难题,一旦没有时间,也已经把会做的题全做完了。这种答卷法最适于考试时容易紧张的学生,因为它可以迅速缓解紧张心情,进入答题状态,使答卷效率得到提高。这种答卷方法是比较稳妥的方法。
    2.全面看题,先易后难答卷法。
    对学习成绩好,心理素质较强的学生较为适用。因为看完题后,知道大部分题目或者全部题目都会做,信心就更足,于是可以冷静、有计划地把题目全部做完。那些学习成绩不错,但容易紧张,不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学生,最好不采用这种方法。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是不适用的。
    如果出现怯场该怎么办?首先在有怯场预感时,可立刻去做比较容易的题目。其次,遇到难题做不出来,可暗示自己,“我做不出来,别人大概也做不出来。”最后,每考完一科,不对答案,以免影响下一科的考试情绪。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要把考试时必要的紧张也看成是怯场。考试时有点紧张,对调动人体的潜力,集中注意力,提高思维的效率是有一定好处的。“急中生智”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我们在模拟测试中重视了上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那么中考也就成了最后一次模拟测试。
    四.注重渗透理化知识的结合点
    常见结合点有:化学反应或物质的溶解与结晶,从而引起的液体的导电性能变化、液体密度的变化、物体浮力的变化;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引起气泡压强变化;天平的使用与化学反应联系的问题;环境污染中与化学物理相关的知识(如烟花爆竹、热机、冰箱等)。
    教师应首先筛选出相应的理化综合训练题和重点类型习题,对同学们进行专题训练,在讲练过程中,从化学反应的细微变化入手,看引起的物理量的变化,进而分析、推导出相应结果。
    五.注意回归课本
    考前一个星期,要勤翻课本,通读加精读,逐个扫描,把缺漏的知识、不扎实的概念设计成专项训练题,同学们通过做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同时把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课后小实验、课本注解也习题化、问题化,确保不留知识盲点。建议关注以下几方面:
    1.关注物理概念、规律形成的过程和伴随的科学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经常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同时也渗透了“等效代替法”。
    2.关注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过程。
    3.关注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和解释(包括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
    在以往的考试中,一些涉及到应用概念、规律解答的填空题、简答题得满分的同学少,就是因为语言不准确、不到位,对关键的字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