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2009-05-01 16:57:1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从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谈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何绍芳 关键词: 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策略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今进行素质教育的热点。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精神,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从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谈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何绍芳
    关键词: 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策略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今进行素质教育的热点。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精神,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更加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把知识本位转变为发展为本位,搞好学生自主学习精神教学策略的研究,这对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 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学策略的理解
    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解。
    "自主"意味着学生学习个体的自主能动性,标识着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能动性方面的一种积极状态。
    在教育领域,"自主"既是教育教学的目的,又是优质教育的必备前提条件和手段。一方面,儿童的自主品质要受到教育者的保护、培养和发展,而不能以教师的意志和工作来取代甚至扼杀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现代教育,尤其是致力于儿童全面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教育,就不得不以儿童的独立、自主能动学习为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当儿童在学习中的状态是自主的、能动的、积极的创造力培养的目标才能够实现,除此,别无它途。
    2、 对教学策略的理解。
    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思考,策划和谋略。因而选择教学策略是实现目标的一个重要工作步骤。
    教学策略设计,从宏观上来说,首先是设计者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育价值观,各种教育、教学流派所提出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包括:划分教学单元、课时、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顺序;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组合运用教学媒体。
    下面就教学组住形式和方法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自主学习能力在引入中的培养策略。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观念对新知进行分析、概括,使知识得到同化。在旧知转化为新知的过程中,问题起作重要的作用,因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她孕育着极大的智慧潜力和创造的萌芽。创新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索,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问题的探究,就不可能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也不可能有学生独立思考与相互之间思维的激烈碰撞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也就得不到真正的磨练和提高,就不可能有创造性的学习。
    因此,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过程中,应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自己通过动脑在旧知的基础上变出新知来。
    应用题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比较抽象,解题方法较难掌握,学习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创意和主动性,那么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下面逐一阐述。
    例如:小学数学第四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商店里24个皮球和18个蓝球,卖出20个皮球,还剩多少个?",我们可以先复习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商店里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然后老师就可以提出问题"谁这么聪明,能添一个条件把这道题变为两步才能算出结果的应用题?"这样学生的脑筋马上就动起来了,七嘴八舌地抢着发表自己的高见。这时老师就可以选择其中一道作为例题,其他同类型的可作为新课后的练习,不同类型的可作练习后的发展探讨。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创新性就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中的培养策略。
    获取数学知识不能依赖老师讲解、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通过探索、思考、实践,主动获取。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善于挖掘教材的创造性因素。在这个同时要注意创设探索情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发实际生活和实际生产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工程问题:"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建需要多少天?"
    教师可联系实际先出示这样的题目:"一堆书有600本,由甲单独搬20分钟完成,由乙单独搬30分钟完成,两人合搬需要几分钟?"学生算完后,老师就可以提出探究的内容:通过小组商讨,任意改变这堆书的数目,两人合搬的时间怎么样,发现怎么样的规律?通过探讨,学生会惊讶的发现,无论怎样改变这堆书的数目,两人合搬的时间都不变,也就说这堆书数目的多少是不影响计算的结果的。因此,可顺理推出:为了计算的方便,我们可以把这堆书看作单位"1"。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解决了"为什么把一项工程看作单位'1'"这个的教学难点。
    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探索性的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化,在探索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思考而产生的思想、见解、发现,从而解决问题,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最好体现。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参与到讨论之中,营造一种宽松、融洽、愉快、自由、坦然的气氛,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与强制,学生自由与自主地思考、探究,提出问题及独到见解,教师进行适度赞扬,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让同学们从中学会学习、学会协作。
    (三)自主学习能力在练习中的培养策略。
    多向思维训练,可以拓宽思维空间,扩充个人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发展。
    例如:小学数学第九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练习中有这样的一道题目:" 我校去年植树190棵,今年植树的棵数比去年的2倍少50棵,今年植树多少棵?"让学生列方程解答,然后反馈结果。学生解题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
    解:设今年植树X棵。列出的方程就有以下五种。
    ① 2X-190=50   ②2X-50=190   ③2X=190+50
    ④(190+50)÷X=2   ⑤(190+50)÷2=X
    有些真令老师始料不到,特别是最后两种列法,学生的想法不一定很好,但也经过动脑得出,老师也应作肯定。这些方法,哪种比较好,好在哪里?哪种方法不那么好?不好在哪里?可让学生通过议论找出。学生的回答也是满有道理的,其实他们的头脑是灵活的,蕴涵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空间,只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在教学中注意思维多向性的同时,不应局限在课堂上,而应从课内辐射到课外,多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当代世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实际。吸收新信息、新知识、使教学内容得到不断的充实与更新。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上的实际问题,拓宽视野,增强学习的兴趣,让学到的知识经受考验。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重视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品质与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上一篇:他变了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