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延续

  2009-05-01 15:43:43  
课堂的延续 在课改的今天,在减负的课堂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上好一节课,每位教师都冥思苦想,精心设计,充分准备、开创性地拓展课堂,合理利用课堂的45分钟,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知识。此时,学生是减负,教师的负担却增加了不少。即使这样,一节课下来,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课堂的延续

在课改的今天,在减负的课堂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上好一节课,每位教师都冥思苦想,精心设计,充分准备、开创性地拓展课堂,合理利用课堂的45分钟,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知识。此时,学生是减负,教师的负担却增加了不少。即使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学的怎么样?是否达到老师的预设的效果?语文课程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学生文化的积累和建构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的延伸。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增加了学生的应用、实践的机会。在进行拓展课堂的同时,合理运用课外的拓展,进行恰当的课堂延续。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一、预习是课堂的延续 课前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课前通过阅读、查字典、网络等扫除障碍,了解课文内容;以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课文的重难点;比如:在学习《葡萄沟》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阴房,我让他们查阅这方面的资料,学生不仅查了资料,下载了图片,而且有的还动手做制作了阴房。于是,课堂上的学习由传授知识变成了展示会、研讨会。气氛活跃而愉快,课前准备得好的学生激动不已;没有准备好的在懊悔,为下次出色的准备而下决心。这样学生不仅解决重难点,通过动手动脑还增强了记忆力。反之,课前不预习,课文读不通,大量词语不理解……这让教师如何进行生动的课堂教学,即使教师讲的精彩绝伦,学生也难以产生共鸣。二、网络是课堂的延续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搜集、筛选、传播等处理信息的能力,成为社会成员的基本能力。培养这种能力,语文教育责无旁贷。能运用工具书,借助现代媒体获取信息,具有选择的眼光,储存有用的信息,是语文课外延伸经常要用到的方法。学完了《识字5》,我提出要求:任选下列一题或几题搜集有关资料。(1)其他动物过冬的方式。(2)知道“岁寒三友”吗?能背诵相关的诗歌吗?(3)你能说出几个表示冬天寒冷的词语吗?(4)冬天还可以开展哪些有益的活动?挑选自己喜爱的活动跟好朋友活动起来。活动中,引导和鼓励学生以“冬”为中心大量搜集、处理信息,广开学习渠道的做法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三、  阅读是课堂的延续看到这样一句名言:外物之味,久则可灰;读书之乐,越久越深。书读得越多,越体会到其精妙之处。这就是我读书的乐趣,它是我课堂的延续,是我们生活的主题。在课堂上我们很难看到学生读着读着就手舞足蹈起来的,那活泼生动的情景在课下却能经常看到。这到底是为什么——现在的课堂已被合作、探究、引导给大量的占用,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精读,教师的指导也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以自己的心得强加于学生,或用教参的答案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或强调阅读技法,而忽视个体的情感体验;这种不从接受者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的教学造成了主体错位。“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阅读的意义在于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而决不是读文字本身。然而,读者对文本意义的把握,是基于自己的“前理解”。 在对文本的叩问、质疑、充实、延伸过程中,在与作者之心的沟通、交流、碰撞过程中生成的。阅读中,作者求之以知音,读者求之以会意,双方同时臻于一个新的境界,即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所说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读者与作者进行对话,在对话过程中,通过与作者精神世界的对照,构建和丰富起自己的精神王国。鼓励、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培养积极的对话意识,让学生创设对话情境 。像“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等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指导朗读时,更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与作者对话,用心感受体验。进行开创性阅读。这样,仅靠课堂上的时间读书是不够的,必须在课外时间加强阅读。 四、课后练习是课堂的延续 思维空间不随时间的结束而封闭,使学生余兴未尽。教师可以布置弹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的做练习,这是巩固高效语文课堂的保证,是课堂的“绕梁余音”。一个好的课后作业,可以使学生把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创新意识有效地延续到课外。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创新欲望去观察、去寻找、去体验、去思考,这不仅可以保持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拓宽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他们在参与生活中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得以长足发展,进而语文创新的火花便在生活中迸射。学了《蔬菜》后,布置学生到菜园里,市场上去看一看,这里有什么蔬菜?它们各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再去请教厨师,问问可以做出什么样的精美菜肴?生活中处处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教师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让学生成立“错别字纠察队”争当“好医生”。春节期间摘抄、搜集春联并对比赏析。国庆期间,布置学生写以“祖国在前进”、“家乡在变化”为主题的调查报告。这样让他们在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中、充分施展才华,培养实践能力,达到学习为生活所用的目的。
     四、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续和补充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续,最能激活学生思维和活力的形式,最能渗透德育,最能深入人心;它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必须学以致用,通过学生自身行动的信息反馈检验学习成果。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实践验证题给学生,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了解。1、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走进课本。在学习《分类》时,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学生在校园里观察。用自己明亮的小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如给鞋子、袜子、花草树木、楼房等分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观察能力。
     2、让学生带着道德认识,走向社会。学生道德情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铸造成。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如:“珍惜劳动成果”宣传活动; “勤俭章”雏鹰争章活动。活动还可以延伸到家庭、社区,使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养成品质,塑造心灵。3、从热点出发,关爱自然众所周知,“环保”是当今时代的热点问题之一。学习《鸟的天堂》后,作者优美的语言和鸟的可爱使孩子的心中充满浓浓的爱。我深深知道只有来自于学生兴趣的探究问题,才能使他们积极地投入,热情地参与。在课外活动时间,我组织他们讨论从何处着手开展探究活动。学生踊跃献技献策,有的说,要去动物园与鸟来个“亲密接触”;有的说,要多看看有关鸟类知识的科普文章,了解他们的习性,以便更好地保护他们;有的提出,要为小鸟做一个新家……陶行知曾尖锐指出:“学校把儿童的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了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发挥他的创造力了。”语文学习是一种养成,一种熏陶,一种浸染,一种生活。无论是课内开拓,还是课外延伸,方法多种多样,但都是课堂的延续。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课外延伸是课内开拓的源泉,课内开拓是课外延伸的舞台。两者相辅相成,辨证统一,是一个积累与表达的关系。合理、恰当、巧妙的课堂延续不仅不是为学生加压,还能教他们学习方法,指导如何做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爱心,塑造人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