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 说话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内容提要:
我认为听话·说话教学的最大功能在于有益于人生,有益于人的发展,它是提高学生言语能力、感知和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塑造人格、形成“学力”的基础工程。在听话·说话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和积极性,给他们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和思考时间。说出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引起学生对生活材料的注意和积累,在社会大课堂中得到教益和发展。
关键词语:
学力 教学梯度 激励竞争 因材施教
能力,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心理现象。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各种能力不仅在质和量的方面有差异,而且能力表现的早晚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些人在儿童时期就显露出非凡的能力,这叫“早慧”或能力的早期表现。这些人并不是天生的,他们除了具有良好的素质条件外,主要是从小有一个良好的接受教育的环境,以及勤奋学习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作为教育工作者,发掘学生的各种潜在能力,达到学生自身的自主、自觉、自为的个性和能力的平衡、和谐发展。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对学生进行听话·说话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深深认识到:听话·说话教学能极大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下面是我的一些认识、原则和方法。
一、认识
一般老师认为,抓好听话·说话教学其目的在于为读写打好基础,这种认识有失偏颇。
我认为听话·说话教学的最大功能在于有益于人生,有益于人的发展,它是提高学生言语能
力、感知和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塑造人格、形成“学力”的
基础工程。
1、 听话·说话教学与言语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言语能力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即由书面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小学低年
级的儿童则以口头言语和书面语为主。听话·说话教学主要以听说为主,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发展语言的因素,抓住各个阶段听话能力培养的重点,对学生进行说话的完整性、连贯性、准确性以及普通话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言语能力。
2、 听话·说话教学与学生感知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观察能力由被动逐渐转向主动观察;情绪化观察向理智化观察过渡;
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观察对象的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听话·说话教学要求学生在认真观察插图后,根据对图意的理解,练习说一、二句完整话。这样,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感知与观察能力的发展。
3、 听话·说话教学与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有意识记成分逐渐赶上并超过无意识记;意义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机械识记减少;抽象记忆逐渐超过具体形象记忆。在听话说话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练习时,一边自己动脑、一边记住同学们的发言,从中找出优点和不足。通过借鉴别人的发言,完善自己的发言。以此,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