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本课文”的几点认识

  2009-05-01 14:39:14  
关于“基本课文”的几点认识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规定了初中语文课本中的100篇基本课文,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 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了108篇(首)基本课文。从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来看, 规定基本 课文确实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关于“基本课文”的几点认识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规定了初中语文课本中的100篇基本课文,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 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了108篇(首)基本课文。从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来看, 规定基本 课文确实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的深入,规定初中语文基本课文已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一、基本课文的组合存在一些弱点。
    作为整个初中语文的基本课文,应形成一个较为完美的组合,教师才好教,学生才好学。不管是前100篇还 是后108篇基本课文,在文言与白话、文章与文学、汉语作品与翻译作品等组合方面,是较为理想的。但在以下 两个组合方面,却显出一些弱点。
    (一)在反映古代、现代和当代生活方面,组合不当。
    基本课文既要反映古代生活,也要反映现代和当代生活。《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中指出:“要重视选取反映建国以来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的现代文。”在前100 篇基本课文中,除 反映国外生活的11篇文章外,另89篇中,反映辛亥革命前生活的为23篇,辛亥革命至建国时的为38篇,反映建 国以后生活的只有28篇。在后108篇基本课文中,除去反映国外生活的9篇外,另99篇中,写辛亥革命前生活的 为37篇,写辛亥革命至建国时生活的是42篇,写建国后生活的是20篇,约占20%。从统计中可以看出,基本课 文中反映建国以来生活的课文所占比例过小。
    (二)在训练功能方面,组合时的层次性、系统性不强。
    不管是训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训练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实际是剧本),基本课文应体 现出分层次、成系统的组合功能,不能成为彼此不相干的、杂乱无章的大杂烩。细究前100 篇基本课文或是后 108篇基本课文,发现它们在训练功能方面,层次性、 系统性不强。如剧本类的基本课文,前100 篇中是《〈 白毛女〉选场》《〈龙须沟〉选场》,后108 篇中将《〈龙须沟〉选场》改为《陈毅市长》(第五场)。以上 所选的都是属于多幕剧,而教材在介绍戏剧知识时提到了独幕剧、喜剧、舞剧等知识,如将其中一篇换成另一 类的,层次性、系统性就强一点了。又如,基本课文中有10多篇说明文,都是属于事物说明文或事理说明文, 程序性说明文没有一篇,明显地表现出训练功能的不全。
    二、基本课文中易于学生写作时模仿的文章较少。
    初中语文基本课文,应体现两个特色,一是利于学生阅读训练的需要,二是利于学生写作时模仿、借鉴的 需要。 从总体上看, 所规定的100篇或108篇基本课文,基本体现了第一个特色,但不能很好地体现第二个特 色。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规定,初中学生要“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 的应用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学生要“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 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从两次大纲的规定看,除对记叙文要求不同外,对其它文体的写作要求较低, 能写“简单的”“一般的”即达到要求。
    从指导初中生写作的实践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知(阅读范文)→仿(模仿范文)→创(带一点自己的 特色)。其中,“知”是前提,如果“知”的东西太复杂,则不易他们模仿和创新。所以说,基本课文中,必 须有可供初中一、二、三年级学生写各类文章时模仿的文章,这些文章从内容到形式,必须符合大纲中学生写 作的要求,必须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不要求全部是这些课文)。但基本课文中,阳春白雪的多,下里巴人 的少,这就使学生写作时有时缺少合适的“模特儿”。例如,教材中规定学生写驳论文,基本课文中,前100 篇里只有一篇驳论文《“友邦惊诧”论》,这篇文章背景复杂,政治色彩浓重,既驳论点,又驳论据,文末又 有补充论述,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已是不易,模仿谈何容易?何况是刚学写驳论的初二、三年级学生!后108 篇 中增加了一篇驳论文《俭以养德》,采用了驳论证的批驳方式,这种批驳方式,也不适合刚写驳论文的学生模 仿。如在基本课文中,添加一篇单纯驳论点或驳论据的短小驳论文,且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则老师易教、学生 易仿了。
    三、以基本课文为中考范围影响能力培养。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同一省市、同一地区甚至同一县(市)的初中采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为了便于组 织初中学生毕业和升学考试,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中考语文试卷以基本课文为范围。在这一政策 影响下,为了追求分数,有些学校出现了初三年级只讲基本课文的现象,复习时也只复习初中阶段的基本课文 ,系统的教材在毕业班那儿受到肢解,一些重要的非基本课文被抛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当然,这种现象主要是应试教育思想造成的。但如不规定基本课文,也许不会导致出现以基本课文为考试范 围的政策和只教、只复习基本课文的做法。
    四、规定基本课文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负担。
    有人认为,规定基本课文,可以减轻学生负担。看看各地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结论却是学生语文学 习的负担日重一日。其原因有:
    (一)基本课文中可考的东西太多。一篇七八百字的基本课文,别看短,但需要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主题结构、连贯照应,作者、体裁、背景,某个标点的用法、某个句子的妙处、某段话的理解,等等。有的答 案(并且是“标准”的)长达一二百字,学生要掌握这些,所花的时间比背下这篇课文要多得多。一学期讲读 语文的时间(除去写作)一般只有80课时,即使只教基本课文,多数学生也不敢说“学好了”。
    (二)需对基本课文进行补充。对初中一二年级而言,地方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一般主张不只考“基本课 文”,测试题在广度、深度上有时超过教材要求,因此,教师不再拘泥于基本课文。如苏教版初中第二册《语 文》第二单元,编进了两则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这两则消息的第一则是基本课文。在课后的练习中和单元“引写”中,介绍了消息的结构,包括“标题、导 语、主体、背景、结语”,但作为课文的这两则消息,都没有这完整的结构,而这“结构”是考试的重点,因 此,教师从应试角度或从培养能力角度考虑,必须找一篇结构完整的消息让学生学习。
    五、基本课文不适应初中毕业生就业需要。
    我国目前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学生(主要是农村学生)初中毕业后有很大一部分不能升学而要立即就 业。初中语文教育,既要考虑到升学学生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就业学生的需要。作为初中语文的基本课文,也 要注意到升学学生与就业学生的需要。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课文中,实用文的数量较少。 从准备就业的角度看,学生需要的是阅读大量实用文和写一般实用文的能力,但基本课文却不能满足这些学生 的需要。
    六、基本课文捆住了教材编写的手脚。
    编写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各地提出了许多意见。如有人主张不用目前采用的这种“文选”式教材,而 采用与数理化教材类似的形式——有系统地解说知识、训练能力,而根据需要选入范文,让范文作为“例题” ,为解说知识、训练能力服务。但如此就不能把基本课文全部用作范文了,这种设想只好搁置一旁。
    又如,有人主张设计一个多元语文教材体系,包括一个主系,两个辅系。一个主系即能力训练体系;两个 辅系,一是以语文知识及其相关的文化常识构成的知识体系,一是以文学作品构成的文选体系。这种设计,意 欲打破以书面语言形式表意的课文为体系来编教材的模式,克服以往教材重文(文字、文学、文章)轻语(口 语)的毛病。这种教材设计者认为,文选体系的语文课本着重选取历史上素有定评的名家名篇,同现代社会生 活之间有着较大的时差,使课本难以摆脱滞后于现代生活的被动状态。如规定基本课文,而且占了课本的大半 ,就会使这种设计者无法突出自己的教材特色。
    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选古今现成的文章作教材,这虽已成习惯,其实并不一定是好方法……最理想 的方法是依照青年的需要,从青年生活上取题材,分门别类地写出许多文章来,代替选文。”(《关于〈国文 百八课〉》)在现在语文教学改革步伐加快的今天,仍规定数量较大的基本课文,难使教材编写园地里百花齐 放。
    物换星移,时过境迁,基本课文的规定已渐露一些弊端。笔者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有必要对基本课文作 适当变动——从数量上、组合上、学习和考试要求上进一步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中已对《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课文做了较大的变动,以后又进行过微调。这是正确的。) 在以后条件成熟时可以取消基本课文的规定,而且这是主要的、必要的。


下一篇:语感教学刍议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