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教者将谬误的观念改正”

  2009-05-01 13:40:11  
“先要教者将谬误的观念改正”[作者] 张峻岭[内容]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先要教者将谬误的观念改正”

[作者]  张峻岭

[内容] 

    ──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诞辰100周年而作

    语文教育改革是个艰巨而复杂的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是叶老的一贯主张,是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叶老关于改革语文教育观念的思想,大体可从初露锋芒──趋于完整──发展完善三个阶段来认识和研究。

    本世纪初,从学校到社会,“代圣人之言”的八股风作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势力,主宰着人们的思想观念。1919年4月,叶老在《国文教授之商榷》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今日教授作文,每任儿童自由发挥”的主张。1919年1月发表与王伯祥合写的《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明确提出小学生作文“直书口说”的主张,由此进一步提出从文题到取材,以及读物之选择,作文之批改,都必须“以学生为本位”的著名命题。针锋相对,初露锋芒。

    如果说上述诸项其锋芒指向时弊及其所造成的语文教学工作上的一系列问题,那么1922年1月20日发表的《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之锋芒则触及到教者的观念。一针见血地指出,“国文教学要有成功之望,先要教者将谬误的观念改正”。“观念与态度不变更,则一切改革方法,转换材料,都成空话”。

    叶老当时认为,教师观念的错误主要有二:(一)“不曾了解儿童,不以儿童本位一义为教授的出发点”。这就造成教学中的一切均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来主宰,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成为被灌输的对象;(二)“不明白国文教授之真作用,徒视为形式的教科”。这就造成轻视文字的内容和表达的方法,以为教会读音、识形、讲解、书写,便已尽责。这两个问题,实质上是教与学的关系,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两大重要问题。如何解决?叶老指出,首先,必须明确“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他说,“教育所以可贵,乃在能为儿童特设境遇使他们发生需求,努力学习。”“儿童既处于特设的境遇里,一切需要,都从内心发出。教师于这个当儿,从旁导引,或竟授与。”这就是说,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被动为主动,达到教与学两个积极性统一的理想境地。其次,必须明确“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他说,学生所以需要学国文,我们所以教学生学国文,“一方面在磨炼情思,进于丰妙;他方面又在练习表出情思的方法,……这两方面里,前者为泉源,为根本。”这就是说,惟有正确处理文道统一的关系,才能完成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或者说,语文教学既训练语文能力,又磨炼情思方为成功。此外,叶老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某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认为“小学教材宜纯用语体”,教学内容应当“在教科书以外去选择或搜集”;他认为学生“自生需要,不待教师授与”。应当作为选择具体教学方法的基本指导思想。这是叶老“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教育思想和理想境界的早期萌发,其意义不可低估。

    自国文作为学堂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光绪29年(1903)《学务纲要》规定,国文的写作训练,“以能多引经史为贵”。直至民国18年(1920)《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仍将“养成其用文言文叙事说理表情达意之技能”,“培养学生读解古书,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作为“国文要旨”的主要内容。民间私塾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仿古、复古自不必详述。而面对如此之现实,叶老提出上述从观念,到内容,到方法的改革主张,实在是难能可贵。那么,叶老何以能够有如此鲜明而又深刻的见识?首先,自康梁变法、辛亥革命以来,人们,尤其是知识阶层的改革意识日趋深化;自1917年“十月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所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列主义传入中国;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所有这些,都使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思想在知识阶层广泛传播,深入人心。青年叶圣陶置身于这样一个伟大变革时代之中。其次,叶老上述主张源于他的教育教学实践。自1912年充任小学教师以来,至此已有十年八载;自1915年以来,又有编写教科书的实践。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对叶老早期改革观念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商金林同志编辑的《叶圣陶语文教育与研究活动年表》中可见,1917年春,青年叶圣陶到角直镇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与同事吴宾若、王伯祥等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自编各种课本,创办农场、书店、博览室,建造音乐室、篆刻室,辅导学生自编自演话剧,组织学生远足旅游等等,真可谓教育教学改革之先锋。做到如此程度,不必说在当时,即使在当今,也是应该予以高度赞扬的。这是他早期乃至后来语文教学整体改革观形成的沃土和根基。

    1942年8月1日《国文杂志》创刊于桂林。身为主编的叶圣陶先生写了一篇发刊辞,题为《认识国文教学》。可以说,这篇文章是叶老改革语文教学观念的思想趋于完整的标志。针对“训练不切实,教学不得法”,“国文教学几乎没有成绩可说”的严重问题,尤其是一般人“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这类极端错误的观念,发出必须“另起炉灶”的号召,表示“我们愿意竭尽我们的知能,提倡国文教学的改革”的鲜明立场和坚决态度。同时明确指出,一些重要的认识问题亦即观念问题必须首先加以解决。

    第一,明确语文学科性质,树立语文是基本工具的观念。叶老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明确指出“国文,在学校里是基本科目中的一项,在生活上是必要工具的一种。”从语文在各学科中的地位,语文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确立了语文的“基本工具”说。同时指出,学科性质不明,是造成“国文教学几乎没有成绩可说”这一严重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从而深刻阐明了树立“基本工具”观念之重要性。

    第二,明确语文学科的目的任务,树立语文教学要为造就“普通公民”这一总目标服务的观念。叶老所谓“另起炉灶”,就是要以这个根本目标为出发点的落脚点,从而把矛头指向旧教育以造就“活书橱”、“人形鹦鹉”、“儒学生员”为目的的“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他深刻指出,旧式教育那一套,不但不能使学生学到“终身受用”的本领,而且“把心术弄坏了”,根本“不能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尽管没有提出“普通公民”的具体规格和标准,这一主张却是独树一帜的。它标志着叶老教育改革的思想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为同时代人“另起炉灶”进行

[1] [2] [3]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