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到底是指谁?

  2009-05-01 13:37:29  
“他们”到底是指谁?[作者] 敬三[内容]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他们”到底是指谁?

[作者]  敬三

[内容] 

鲁迅名文《藤野先生》里有“‘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一句。过去大概都认为“他们”是指在课堂上和鲁迅一起看“电影”的日本学生。“电影”画面里是日本兵在枪毙一个中国人,一些中国人在围观。日本学生看到此处便欢呼万岁。本刊第五期有程祖华老师《还“他们”以本来面目》一文,则认为“他们”是指“电影”里围观的那一群中国人,是他们在欢呼万岁。读罢,我却以为还是维持原议为好。

程文从“上下文的联系”“字里行间的提示”“组织材料的角度”“写作的思想背景”四个方面作了论证,就文论文,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如揆诸史实,却颇多不符。

其一,清末民初国人中是有一些喜欢看杀头、看枪毙的。但“万岁”一词在中国人中虽比较通用,却没有在刑场上齐呼“万岁”的传统或习惯。鲁迅至少在《药》和《阿Q正传》中都写到了类似场面,夏瑜被杀头,阿Q被枪毙,围观的人不少,却无人喊一声“万岁”。夏瑜和阿Q被处决,在当时一般人眼里恐怕还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围观者尚且不喊“万岁”,在日本兵枪毙中国人的时候,围观的中国人怎么倒会去喊“万岁”呢?

其二,电影的发明是19世纪末的事,早期都是无声的,到20世纪20年代才出现有声电影。因此本世纪初,鲁迅是不可能从“电影”里听到喊“万岁”的声音的,即使是在日本。除非当场有人配音。

其三,鲁迅当年在课堂上看的其实并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电影,他看的是幻灯片,自然也是无声的。关于此事,中、日两国的鲁迅研究专家学者已提供了大量史料,并得出了是“幻灯片”的结论。1981年版16卷本《鲁迅全集》第2卷收入的《藤野先生》文后也已注明。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又曾用“画片”一词,说是“有时讲义的一段落已完,而时间还没有到,教师便映些风景或时事的画片给学生看,以用去这多余的光阴。”

其四,鲁迅原文:“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程文引作“每看一遍都有”,误。是谁每看一片(画片)都欢呼呢?只能是当时鲁迅的日本同学们。《呐喊·自序》里说:“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关于战事的画片自然也就比较的多了,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采。”我想这段话无需再作解释。“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彩”自然是指日本同学的“拍掌欢呼”了。

其五,在“电影”实为“幻灯片”中,“那些围着闲看枪毙中国人的中国人”的神情到底是怎样的呢?是在“拍掌欢呼”吗?《藤野先生》里没有具体交代,但可以肯定决不是在“拍掌欢呼”。《呐喊·自序》中说的是:“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被杀头的中国人和看杀头的中国人,体格虽都强壮,神情却都麻木,而周围的日本同学看到此处便拍掌欢呼“万岁”,鲁迅不就是为此才决定弃医从文,要提倡文艺运动以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的吗!

根据以上五条,我以为足够弄清“他们”的本来面目了。至于程文对鲁文本身的一些看法,也还值得商榷。从上下文联系看,鲁迅在谈到“看电影”事件的前面好几段都提到了他的日本同学,而且过渡句中又强调了“无怪他们疑惑”,因此后面提到“他们”仍指日本同学,并不牵强。从字里行间的提示看,“在讲堂里还有一个我”,这个“我”字,我以为鲁迅并不是要把自己划到画片上的围观者里面去,而是要把自己和周围的日本同学区分开来。虽是看同一画片,心情是大不相同的。从组织材料的角度看,鲁迅写到有关日本学生的两件事,其间的逻辑关系是很密切的,先写“漏题”事件日本学生的无礼,后写看“电影”时日本学生的欢呼“万岁”,是一脉相承互为补充的。两者都给了青年鲁迅以极大刺激,而后者尤甚。这是不能不把日本学生牵扯进来的。从写作的思想背景看,鲁迅写《药》写《阿Q正传》写《藤野先生》都涉及杀人和看杀人,虽写作思想的大背景略同,但角度是不一样的。《藤野先生》写在日本看中国人围观的日本人杀中国人的幻灯片,而又有日本学生一边看一边鼓掌喝采、欢呼“万岁”,此时此地的鲁迅,当会有更深的感受的吧!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