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感教学

  2009-05-01 13:06:53  
浅谈语感教学[作者] 张文辉/赵秀惠[内容]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浅谈语感教学

[作者]  张文辉/赵秀惠

[内容]

 

    (辽宁  张文辉  赵秀惠)

    新《大纲》在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不依赖分析思维。其实质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沉淀着思考。

    而语感教学,也就是一种以培养语感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语感教学要将语感实践与语感分析二者兼顾。语感实践,就是放手让学生去亲自接触、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语感分析,不是语言表面特征的分析,如这是什么词性,这是什么方式,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那里又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等等,而是分析语言的语境意义,分析语言的使用。例如,“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这里是在赞颂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给人鼓舞,使人看到光明。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仔细体会语言的表现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力。

    以往的语文教学实践也可证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自觉地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感受,或感受深浅与否,直接影响训练的质量和效果。对学生而言,由于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个体实践的产物。其感受深浅与否,也将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和语言感受能力的形成。数年前,外地某校对近千名中学生进行一次调查,他们发现,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的语言形象感受(时间发展感、空间移动感、事物变化运动感等)强,语言逻辑感受力(条理感、主次轻重感、并列感、递进感、对比感、综合概括感等),以及语言内含的思想感情、态度分寸感受力等均较强。这些集中表现在作文上;语言干净、准确、生动流畅;内容比较丰满、富有感情、想象力;结构清晰、条理清楚、主次、轻重、详略比较得当。而作文写得差的学生,这些语言感受力均显得薄弱。

    语感是阅读的基本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加强语文课的语感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感能力,从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有出路。

    那么,如何进行语感教学呢?

    我认为,语感教学的实施可以从两条途径走。一是要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课堂上要避免讲风盛行的现象,要指导学生自己学习语言,增强语言的感知力。如赵大鹏在讲授《榆钱饭》一课时,要求学生先扫除认读障碍,然后,通过自读谈谈“发现”,谈哪个词用得好,妙处何在?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他让学生独立阅读、动手、动口、动脑,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指导、点拔,逐步让学生自己感知课文的语言。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在课内给学生创造读、说、写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学习课文语言的过程中增强语感。另外,课余时间也可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比如,收听广播,每日一诗,天天写日记,抄名人名言,办手抄报,搞小记者采访,等等。这些活动既增长了知识才干,又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增强了语感。

    二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的,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因此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总是结合在一起的。怎样进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呢?

    首先要进行正确理解和掌握语音语义的训练,这是培养语感的最基本的训练。譬如对于词语的理解,不仅仅是查阅字典、词典,还要细细品味辨析。这就要注意下列几种情况。第一注意一词多义的情况,如《小桔灯》练习五,揣摩两个“好”字的含义:

    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第一个“好”字,显然指妈妈的病好了。这是承前文;而第二个“好”字是指“我们大家都过上好生活了。”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第二要注意辨析近义词。如《老山界》课后练习五第1题,这个练习引用文章中的一句话:“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用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问“如果把‘生怕’改成‘怕’,把‘不准’改成‘不要’,行吗?为什么?”这两组词表达的程度有差别,运用程度较深的“生怕”和“不准”才能更好地写出红军战士对人民财产的精心爱护。从而体现出红军是劳苦大众的军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借用同义词进行比较,就可以显示出原文中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第三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如:《我的老师》一文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查觉……”这里的“狡猾”则是“机灵”的意思。贬义褒用。除这些外,还可能有其他情况。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时候,就通过启发、提问等方式让学生思考、比较、辨别、分析,直至深入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其次要对语言有所“发现”。就是说,在文章当中,看哪个语言运用得好,要说明好在哪里,为什么用得好。在散文要注重发现它的形象性、生动性、抒情性;在小说中,要体会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所起的作用;在说明文,重在分析其准确性;在议论文重在感受其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再次是应用语言的训练。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只有确切地掌握了语言的含义,色彩情味以及用法之后,才能正确地使用语言,因此应用语言的训练是一种培养语感的综合训练。

    总之,语感的运用,就是要让学生一读一听,便知语言文字的含义、正误、情味等。从能力角度看,语感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离开语感,听说读写就无法进行。语感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技能。这是有别于一般技能的心智技能。当然,要形成这种技能必须以知识的领会为必要条件。这就像练游泳,先得懂得游泳知识,知道一些游泳的方法和要领,不然就会走弯路,不利于游泳的技能的形成。由此可见,训练语感,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加强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的学习;二是加强语言实践。

    语感教学中,教师要有强烈敏锐的语感,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具有示范性,所以教师的语言,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特别是课堂语言,应力求做到准确、简练、形象、生动,有节奏、有美感,这是养成学生良好语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