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学地理教育

  2009-05-01 11:55:15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学地理教育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 件。这些文件体现了人类面对世界性严重的环境问题所求得的共识:人类社会不能超越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和自 然资源的可更新能力而发展,也不能消极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学地理教育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 件。这些文件体现了人类面对世界性严重的环境问题所求得的共识:人类社会不能超越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和自 然资源的可更新能力而发展,也不能消极悲观停滞发展,而是要在防治环境问题的同时,求得经济、社会和环 境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人类才能走向可持续发展。所谓可持续发展,目前公认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 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1994年,我国政府依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所制定的世界统一行动蓝图《21世纪议程》,率先制定并通 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对我国在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相关领域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任务作出了总体部署 。
    《中国21世纪议程》(以下简称“议程”)对我国经济、法治、教育、科技、人口、资源等众多领域提出 了新的发展模式。《议程》几乎每一章都要涉及地理学科各部门的知识信息。尤其在第九章中,《议程》把教 育的重要性上升到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高度,还特别强调了中学地理课程要在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 思想的灌输方面发挥作用。
    作为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中学地理教育在参与《议程》,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这一跨世纪历史 重任中的地位以及自身改革的方向。下面谈一下我们对此问题的思考。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强化环境意识和公众参与意识,
    使地理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居重要地位。
    目前,从世界范围内存在着严重的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被破坏等问题来看,人类对 自身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认识仍很缺乏。长期以来,人类只顾为自身的生存和局部的、近期的利益而 向环境索取,而导致环境的恶化。这是人类的环境意识淡薄的表现。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一个生产和消费数量庞大的国家,要使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走向协调、 持久的发展道路,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首要的任务是对全体公民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让全体公民都能理解 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自觉变革或支持变革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参与环境保护。全体公 民环境意识的强化,将成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走向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所在。
    作为中学地理教育,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全体学生——这支未来持续发展参与者大军进行环境意识教 育。中学地理教育对促进公众有效参与可持续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是中学地理学科相对于基础教育 其他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它使学生具有21世纪建设人才参与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环境意识、地理素 养和地理能力。1992年8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第27届国际地理大会上通过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呼吁各 国重视地理教育,并对地理教育的性质、任务、内容、策略等作出统一的、规范化要求,其意义就在于此。为 此我们建议,中学地理教育应受到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的重视,使其在本世纪末到21世纪这一历史转折时期有效 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为未来人才的素质建设作出贡献。作为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要把握住发展机遇,明确教 学改革方向和任务,面向21世纪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需要,调整和改善地理教育的功能。
    二、中学地理教育要适应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明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中学地理教育要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培养跨世纪的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即培养《中国21世纪议程》的参与 者。这就需要我们从适应参与《议程》诸项任务的角度,重新审视和修定地理学科的德育和智育目标。同时, 还要依据《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对地理教育的统一要求,使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世界接轨。
    1.德育目标
    德育的任务在于发展与完善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目的是使人的个体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相适应,并最终 促进社会发展。地理学科的德育目标要面向21世纪,就要使学生树立新观念、新道德、新价值、新态度和新行 动,以此做为理解、支持、参与国家和地方可持续发展规划和行动的思想基础和自觉意识。这些新的德育内容 主要有:
    (1)树立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要使学生对周围环境质量及人地关系引起兴趣和关注,正确判断和评价 人地关系现状和趋势,并能自觉调控自身行为使之适应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树立环境伦理道德观,学会识辨人 类生产和消费方式中的美或丑的行为并自觉给以正确导向。以身作则,倡导绿色文明行为。
    (2)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使学生懂得环境作为资源是有价值的。其价值的含义:一是指环境对人类这一 主体在物质、精神、文化、情感、美学、经济诸方面的满足程度,另一方面是指为使环境价值得以保持和提高 ,必须对环境有一定的经济投入,使环境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另外,环境是具有所有权的。为此,应用法律 、政策、经济手段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予以管理和制裁。
    (3)树立新的经济发展观。要让学生懂得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认识经济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毁 灭资源为代价。要在不降低环境质量、不破坏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不减少未来收入的基础上创造经济利益。 落后国家和地区要摆脱贫困,应走发展清洁生产、生态经济的致富之路。
    (4)树立新的全球观。要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要加强全球合作,建立一系列新的、公正的国 际政治和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全球伙伴联系。要认识当代人对自身生产和消费的合理制约和正确导向是对后代 人的一种负责和公平,以实现子孙后代的持续发展。
    (5)增强自觉参与意识。要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社会的发展战略。它几乎涉及所有的学科领 域和产业部门,必须依靠全体公民、社会团体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公众、团体参与的方式和程度将决定持续发 展的进程。要使学生增加自觉参与的意识。
    2.智育目标
    按照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般观点,智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人的一般认识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 和想象力。新的智育观认为:智育是培养个体后天的习得能力。认为智力是由结构化的陈述性知识,经练习达 到熟练的技能和在遇到新问题时适当应用认知策略的能力三种成分构成的。在这里我们不去细究智育的概念, 只想明确中学地理教育的智育目标面对21世纪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尤其要明确为使学生成人后有效参与《中国 21世纪议程》,在智育方面有哪些重要任务。
    智育的任务是由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能力三部分组成的。这三部分任务的完成过程不是彼此割裂的 ,而是有穿插、有依赖,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统一的认识过程。
    在学习地理知识方面,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不增加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则,中学地 理教育要求学生重点学习对德育和智育有价值的地理知识。如与人类活动联系密切的地球表层知识和《中国21 世纪议程》中的重要的地理信息。这些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解决人地关系矛盾问题的能力和参与可持续 发展的能力,并强化环境意识。
    在地理技能训练方面,不仅要训练学生在课堂利用文字、数字、图表和地图等地理信息资料获得知识或表 达知识的技能,还要训练学生直接从社会、自然的实践大课堂中获得地理知识信息并准确表述它们的能力。如 测量、统计、调查、绘制等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地理技能。
    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和把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解决 实际问题的地理应用能力。这两种能力都是21世纪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一是学会学习,成人后继续完成终身 教育;二是学会应用,就国家或地方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发表见解、提出方案,有效参与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1.增加新的地理观念和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为适应参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在地理教学内容中增加对 学生进行正确的地理观念以及新的生产观、消费观、发展观、价值观等的教育内容。这些新的地理观念和信息 ,可参考《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和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以及 我国政府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等文件。这些内容的增补会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和行为习惯。
    2.减轻知识学习的负担,加强地理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观认为,能力培养是基础教育阶段第一位的任务。因为接受知识是一个终身过程。随着知识的高 速增长,使学生具备各种学习过程所需要的能力,比获得知识更有价值和意义。所以,中学地理教育也应把地 理能力的培养视为中心任务。地理能力是顺利完成地理活动,即地理认识活动和地理实践活动所必需的能力总 和。培养学生参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地理能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地理自学能力,包括地理阅读、地理图解 、地理信息分析、处理及地理思维能力等;二是地理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地理调查、地理评价、地理判断和地 理预测等。能力培养与单纯传授知识不同,它必须在学习过程中经过有意识的训练,使地理技能和地理知识加 以综合利用才能完成。所以为加强能力培养,需要在教学内容中做如下调整:
    (1)适当压缩一般描述性知识,对必要的地理感性知识可用录像教材的形式表现,或编入补充教材等作为选 学内容。必修内容要加强理性知识,表现形式要图文并茂,多运用数学、统计图表,使地理信息定量化、科学 化。这样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和智力开发。
    (2)教学内容多引进国内外社会生产和区域发展建设的实例,供学生分析、评价和判断。同时扩大实用性强 的地理知识的比例。强化学生的地理应用意识和参与意识,培养应用能力。
    (3)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对重要的地理原理和知 识加强理解和运用。
    3.系统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