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教学,创造活力课堂

  2009-05-01 13:53:17  
实施创新教学,创造活力课堂 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实施创新教学,创造活力课堂

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独立思考是创新的萌芽和基础,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习惯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有义务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一、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欲望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好奇心”,我们作为教师,要全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提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疑问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例如,在讲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先教学生用小的面积去量的方法,再教数方格法,接着我向学生提出问题,要知道一湖面的面积还能用这两种方法去量吗?霎时间,课堂上议论纷纷,各说其法,我顺势引导,从而自然过渡到面积计算的学习。又如我在教学分数写法时,让学生先写,使学生发现不知道如何写及写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再教正确书写方法,这样使学生产生一种好奇心,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结果学生对写分数的顺序记忆深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如我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讲《三角形的认识》中说明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围一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两根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根的情况,接着演示两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又如在教学“倍数”时,快要下课了,我并没有按部就班地给学生布置作业,而是面对全班,做了个“动脑筋离课堂”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是卡片上的数的倍数,你就可以走开,走的时候,必须先走到台前大声说一句话,再走出教室,可以说“几是几的倍数或几能被几整除,其中的任意一句”,教师先出示卡片2,同学纷纷上台,用不同方式正确地说出了一句话,高兴地走出教室,接着教师又出示卡片0.5,有几名同学立即站起来,走了一半路又回到原位,老师问:“为什么都不走了?”学生结合整除说明了理由,接下来老师出示卡片是3、5,学号是3、5的倍数的同学走出了教室(其实他们都没走开,在门窗外看着),最后剩下学号是1、7、11、13、17、19、23、29、31、37的学生,这时教师不再出示卡片而是问:“你们怎么不走呢?要老师出哪个数你们才能走呢?”学生积极思考后,异口同声地说“1”,教师出示一个大大的卡片“1”,使这些学生在下课铃声中欢快地离开了教室。

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创造能力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个养鱼缸中,中间用玻璃隔开着,分别养着小梭子鱼和一条大鱼,大鱼看到对面的小梭子鱼一次又一次地扑过去想捕小梭鱼为食,但被中间的玻璃挡住,在大鱼饿得慌时,饲养员把中间的玻璃拿开,可这条大鱼再也没有勇气去捕小梭鱼,最后被饿死了。从这里我们得到一个启示:学生的创新精神何等的重要。

作为一个任课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自己,才会由此而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我曾经听过我校一位优秀教师的数学课,他在讲完分数基本性质时,有这样一个游戏,首先,老师出分子学生出分母,很顺利(12/24),再学生出分子,老师填分母,要求,为了不乱出,你们要想好答案,如果老师说不上来时,同学们可要帮忙。开始了,有一个学生报分子50。这时,老师故意在做出想的神情,又看看黑板,嘴里又故意唠叨50÷12有余数呀?很长时间,教室鸦雀无声。突然一学生起来解答了:“把12/24化成1/2,现在分子是50,分母是100”。该生话音刚落,同学们便给以热烈的掌声。师生互考,把老师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使学生在和谐平等的环境中放飞思维,大胆创造。

课堂是一种对话,和学生一起对话,这是对传统课堂理论的一种超越。尊重和保留尚有争议的意见。即使学生的观点有缪误,也要给他们自我修正,完善的机会,而不是一棍打死,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而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体验到创造发现的快乐。我还听过一位老师在上《试商》时,出了一道1637÷37的题,让学生说说第一次商的想法,有一位学生说:“老师商5”,老师不置可否,开始让说商“4”、商“6”的同学回答,引到他设计好的试商方法的学习,端出他准备好的一碟碟“好菜”,可这位同学后面一节课都没有发言。下课后我问他,他回答:“老师不让我说,我还不说呢!”

三、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创造能力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老师要对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素材和知识原形,特别要注重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教完长方体时,我让学生闭目想像一个长方体,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好像来到了大沙漠。”我问他:“你怎么想到沙漠来了?”学生回答:“我口渴了,在我面前有一冰箱,冰箱里有大大小小的长方体饮料罐。”在教完平面图形后,我让学生自己回家设计桌布,有的同学设计三角形的(说三口之家,每人坐一个角),有设计梯形的(适合两小口谈天),有给方桌设计圆形桌布的(理由是有一种整体美)。由此可见,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多么活跃。

四、体验创新快乐,创造活力课堂

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

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在教分数初步认识时,我先问学生:“谁用不同方法把半个苹果表示在黑板上?”于是有用文字的,有用图形的,有用小数的,有用分数的,我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意思。表示完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了苹果的一半。现在认为自己的表示方法不好的擦去,认为好的保留。”这时还有几个同学的(0.5    1/2)保留在黑板上。这样看似小事,但充分尊重了学生,给学生自信心。其次,我们要学会赞扬。“失败是成功之母”固然有道理,但“成功亦是成功之母”,好的赞扬有时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教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我问了一句:“猴王聪明吗?”学生回答:“聪明”。我接着又问:“如果猴王要5块、6块怎么办呢?”待学生说出后,我又及时地表扬了一句:“你们比猴王更聪明!”

   实施创新教学,创造活力课堂,是时代对教师的召唤,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从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