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分析问题角度加强数学思维训练

  2009-05-01 12:51:40  
转换分析问题角度加强数学思维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中,与概念、分式、定律、性质和法则并重的,无疑要推解题计算了。我们以为,解题教学 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掌握一般解法的同时,还应当教会学生标新立异,破常规,换角度,重分析,讲创新, 学用结合,强化思维训练,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谈谈解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转换分析问题角度加强数学思维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中,与概念、分式、定律、性质和法则并重的,无疑要推解题计算了。我们以为,解题教学 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掌握一般解法的同时,还应当教会学生标新立异,破常规,换角度,重分析,讲创新, 学用结合,强化思维训练,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谈谈解题教学当中,如何转换分析角度,加强思维训练。
    一、四则运算中,要通观全题,转换思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简洁性。
    四则运算中同样要讲究思维的灵活和简洁,要防止僵化,避免繁琐。
    例1、计算55/3514×5/7。
    分数乘法,按法则学生常常不加思索,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尔后再乘。但观察本题,63与5/7,49/55与 5/7分别可以约简和约分,因此结合学过的知识,有
    原式=(63+49/55)×5/7=63×5/7+49/55×5/7
    =45+7/11=502/11。
    整个计算灵活而简洁。
    例2、计算(11-11/36)+(9-11/36×5)+(1-11/36×3)+(5-11/36×9)+(3-11/36×7)+(7-11/36×11)。
    要是按部就班先算出每个小括号内的结果,是麻烦的。但分析比较每个小括号内的被减数和“减数”,马 上会使我们想到去括号,并灵活地将被减数和“减数”重新组合起来,于是有
    原式=(11+9+7+5+3+1)-11/39×(11+9+7+5+3+1)
    =(11+9+7+5+3+1)×(1-11/36)
    =36×25/36=25
    此处思维的灵活性还体现在乘法分配律对减法的通用。
    二、应用题求解中,要抓住数量关系,转化思路,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抓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探索问题的实质,积极主动地发现新路子,提出新见解,为最终创造性地解决问 题服务。
    例3、一杯牛奶,甲第一次喝了半杯,第二次又喝了剩下的一半,就这样每次都喝上一次剩下的一半,问甲 五次一共喝下多少牛奶?
    这道题本身不难。把五次所喝的牛奶加起来即出结果。但要是这样想:甲喝过五次后,杯中还剩多少奶? 一杯牛奶减去剩下的,不就是喝下的了吗?这一思路的有新意。如果再以一个正方形表示一杯牛奶,则右图中 阴影部分就表示已喝下的牛奶。而不带阴影的部分为所剩牛奶。那么1-1/32=31/32(杯)即甲所喝牛奶。以上 思维就比较深刻且数形结合,富有创造性。
    (附图 {图})
    例4、某筑路队计划6天铺900米水泥路,结果提前一天完成了任务。问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几。
    常规解法不成问题,其综合算式及结果为:
    [900÷(6-1)-900÷6]÷(900÷6)=0.2=20%。
    变换思路:提高工效后5天铺好,原计划6天铺好。也就是说现在铺一天相当于原计划铺6÷5=1.2(天), 因此,现在的工效是原来的120%,从而工效提高了20%。其综合式是
    6÷(6-1)-1=20%
    这一解法别开生面,独到而巧妙。
    三、面积计算中,转化着眼点,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和有序性。
    小学几何的面积计算中,学生常常苦于思路闭塞。教学中应采用辅助线或图形变换等,启发学生分析。分 析的着眼点不同,解题思路也不同。解法也会不一样,这种一题多解或一法多用正是思维广阔性的体现。
    例5、正方形的边长为8厘米,求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方便计,取3作π的近似值)。
    (附图 {图})
    要求阴影的面积,就图1,思考路子不很明显。一旦作出正方形对边中点的连线(图1─1),思序就容易入 轨。
    (附图 {图})
    析解1 从图形可以看出阴影的面积就等于大直角扇形的面积减去①、②、③三块图形面积所得的差。即
    S[,阴影]=S[,大扇形]-S[,①]-S[,②]-S[,③]
    =π/4-8[2,]-(4[2,]-π/4×4[2,])-4[2,]-π/4×4[2,]
    =48-(16-12)-16-12
    =16(平方厘米)
    析解2 观察图1,连对角线,并作适当割补(图1─2),由图1─2,很快可发现阴影的面积就等于大直角 扇形的面积减去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差,所以
    S[,阴影]=S[,大扇形]-S[,直角三角形]
    =π/4×8[2,])-1/2×8×8
    =48-32
    =16(平方厘米)
    (附图 {图})
    析解3 就图1,再作一个对称的直角扇形(图1─3),我们把阴影块标(一),其余三块分别标上(二) 、(三)和(四),从图1─3看出,S(一)=S(二),S(三)=S(四),而
    S[,三]=S[,四]=S[,正方形]-S[,大扇形]=8[2,]-π/4×8[2,]≈16(平方厘米) 
     析解4 分析图1─1,可以设想将图1─1中的图形①迁移到扇形③的右上角而正好填满所在的小正方形,见 图1─4。这就是说,图形①、②、③的面积之和恰好等于大正方形的一半。于是有
    S[,阴影]=S[,大扇形]-(S[,①]+S[,②]+S[,③])
    =S[,大扇形]-1/2S[,正方形]
    =π/4×8[2,]-1/2×8[2,]≈48-32
    =16(平方原米)
    (附图 {图})
    综上可见,不同的着眼点将产生不同的解题思路,也因此可以较好地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和有序性。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