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政治说明
200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政治说明
江苏省教研室德育室主持起草
近年来参与江苏省高考及学业水平测试命题、审题、阅卷及其他相关工作的教师代表日前集中南京,就起草《200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政治说明》工作进行了座谈讨论。与会老师参照《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政治说明》文本,结合当前实际进行了修订,形成了《200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政治说明》送审稿。省教研室德育室主任杜文艳女士主持了座谈会。
与会代表还就2007年已经进行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工作进行了讨论,并由此形成了若干共识。
2007年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尽管在客观上造成了基层学校的政治老师遭遇的巨大压力,但政治科的命题老师是忠实地执行了既定的学业水平测试方案精神和省教育厅领导的意图,对于形成全省考生获得4A的人数限制在5%之内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2007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政治科命题,有省考试院事先请有关专家命制的7套试题选择使用,全卷力求体现新课改理念和高中学生生活,反映社会热点,体现基础性、情境性和对教材载体的反映,确保不超出既定的《测试说明》要求,确保达成既定的控制考生优秀率在10%以内,及格率在90%以上等目标。根据这些标准来衡量,这次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政治命题是成功的。
与会代表也客观地分析了试卷中的探究类试题得分率过低,造成优秀率较低的情况,认为这与基层学校相关准备不足有密切联系。无锡一中的代表报告了该校领导的冷静反思: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学科的答题,特别是探究类等主观试题答题结果表明,学校平时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不到位,学科教学中的改革不深入,师生对于政治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甚至还存在仅以死记硬背就可以应付政治学科考试的错误认识,而对新课改倡导的三维目标缺乏应有认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需要根本性转型,对于学业水平测试的有关学科教学也应该予以足够重视。因此,与会代表还建议基层学校和政治老师在继续坚持已有的课改方向的同时,注意宣传政治学科的科学性、生活性、实践性特点,尽可能引导社会方方面面注意到,政治学科的理论绝非假大空的无用说教,需要以科学的态度不断优化学科建设,需要着力培养和优化学生的相关学科素养,并应给包括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和高一基础年级的思想政治教学以应有地位和足够重视。
当然,就学业水平测试的政治科命题本身而言,也需要注意适当调整有关工作思路:客观题应略微提升区分度,主观题的命题难度则应有所降低。
首次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于客观上仅有政治学科严格按照既定的测试方案实施命题,造成基层学校的政治老师面临巨大压力。因此应当在要求基层老师继续深入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也需要命题组织者能够更好地要求所有学科的命题者都注意遵循既定测试方案的既定要求,确保各学科之间的优秀率等指标,以及相应的命题信度和区分度等能够相对平衡,而不应任由这类人为不平衡的后果泛滥,否则必然会对严格执行既定方案的学科建设在客观上形成不应有的压力和冲击,最终会影响方案本身的权威。
鉴于不同学科之间在命题方面很难有效确保优秀(A级)率的平衡,建议领导在学业水平测试方案的计分方面进行一点微调:高二阶段进行的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A级确定标准,所有学科均根据参考人数确定15-20%的A级比例。概率统计表明,这样既可以确保学科之间获得A级人数能够平衡,也可以同时达成获4A人数的控制指标。
此外,鉴于阅卷中缺乏熟悉中学生学习情况的中学老师,因而形成某些影响阅卷质量的现象,可能会导致考生成绩的“趋中”效应,建议适当增加参与阅卷工作的中学老师,并邀请中学老师代表参与制订阅卷细则,以期进一步提高阅卷信度和效度。
关于在修订2007年“政治说明”基础上的《200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政治说明》起草,修订内容主要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实践要求,以及贴近一线教学实际的需要,就“命题指导思想”的表述做了一点调整,明确界定了“测试的能级要求”,整合了测试内容中的部分知识点,调整了其中部分知识点的能级要求,也有个别知识点的增删。删除的知识点,其实只是属于知识点的整合,增加的个别知识点有二: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主要是出于考查知识点体现一定系统性的需要;二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主要是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情况。
与会代表还认为,需要提醒一线老师注意准确理解《200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政治说明》所明确的测试能级要求,不可以机械地将考查的三级要求与测试试卷的题型简单对应,特别是其中的理解和运用两个能级要求,相关知识点分别都可以据以命制选择题、简答题和综合探究题等主客观类别的各有关题型。
会议讨论形成的《200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政治说明》将在最近提交省教研室有关会议讨论,报送审批后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