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烟台中考作文——失分警示
三个和尚新传
你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胖和尚,后来又来了个瘦和尚,再后来又来个……”讲到这儿,你一定会不耐烦地说:“不听,不听,不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喝吗?都听了几千遍了!”——别忙,情况变化了。
三个和尚,三身傲骨,谁也不愿再下山挑水。庙也破了,扁担也朽了,桶也烂了,破罐子破摔呗。于是仨和尚背对背,各手持一经书,整天的念念念。
突然有那么一天,政府为落实宗教政策,特派人上山走访加慰问。这下,三个和尚可乐了,他们只一个要求,请政府帮忙装上自来水,彻底解决吃水问题。很快,一根直溜溜的自来水管从山下直伸到破庙里来了。这下可好了,什么扁担、水桶,一边凉快去吧,咱饮用的可是纯净的山泉水啊!
三个和尚顾不得念经了,胖和尚抢先一步打开水龙头,对着哗哗的水流眉开眼笑;瘦和尚不甘示弱,伸出长长的手臂掬了一捧水,大口地喝着,直叫:“very very good”;矮和尚没有身高优势,把头伸到水龙头下凉快着……
多幸福的日子呀,不挑水仍旧有水喝,这变化确实是相当的大呀!
慢慢的,三个和尚的傲骨又硬了起来。连水龙头的开关也排起了值日。这不,胖和尚让瘦和尚去开水龙头,瘦和尚说轮到矮和尚了,瘦和尚则问该谁关水龙头了。日子久了,水龙头生锈了。于是,三个和尚又背对背念着不知从何处弄来的经书。
许多天过去了,破庙还是那座破庙,和尚还是那三个和尚,只是多了一个生了锈的水龙头。
有那么一天,念经的三个和尚忽听到庙外一阵响似一阵的敲锣打鼓声,都探出脑袋来看。却见一干部模样的人带着几个壮汉,抬着一块大匾,上书金色大字:“节水标兵三和尚”。记者们争先恐后不停地拍照留影;一个个话筒伸到三个和尚的面前,要他们谈谈节水的经验。我的天呀,哪来的什么节水经验?三个和尚只是一个劲的“阿弥陀佛”……
媒体把三个和尚吹得天花乱坠。据说,在“世界节水日”来临之前,他们被联合国授予“节水形象大使”的称号,还要长期出国传授节水之道呢。
[名师点评]
本文是一篇一类下作文。初读此文,觉得作者才气十足,把一个老故事改造得面貌一新:形式的新颖、语言的老辣,结构的完整、结局的出人意料等等。但一细想:“变化”二字又在何处?庙还是那座庙,懒和尚还是懒和尚,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变的只是结局 (由以前人们的嘲笑变为今日的成名),只是“新传”而已。由于审题的草率及选材的失误,文章没能紧紧扣住“变化”,没能表达出突出明显的主题,使分数受到一定的影响。 (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