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量翻番
近日,市中招办向全市报名参加中考的学生陆续下发了今年的中考《考试说明》。和前几年相比,今年的考试说明在形式上由各科一本改为了五合一的“浓缩本”,各科在考查要求上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
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臧铁军介绍,今年中考试题,在总体难度把握上,将保证大多数学生通过中考都能获得成就感,得到肯定和鼓励,尤其是不会在题目的难、偏、繁、怪上做文章。经过几年的课程改革,考试成绩已经不再是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素质教育”理念也将通过今年和往后的各项中高考新政,得到充分体现。
北京市初中毕业生经过几年的持续减少后,到今年再次减少了2万人,本市2008年中考总考生数为9.3万人。
语文在考试范围、试卷结构、试题难度比例等保持不变的同时,对“阅读”要求的表述为:“体味、推敲、探究、理解语言难点”等。
在今年《考试说明》的语文科目部分,文言文阅读篇目由去年的12篇增加到24篇,古诗文背诵篇目由19篇增加到31篇。
专家解读:传统文化被强化
北京中考专家,原西城区教研中心主任尹宗禹在对今年中考说明进行点评时表示,今年语文说明中文言文阅读量和词语表中的变化,都说明考试将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
文言文阅读篇目,同时强调了试题命制将侧重课内篇目的考查。而各项说明内容的措辞改动,更有利于考试阅卷的客观性,又强化了注重文本阅读的意图。
专家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设计出的千奇百怪的方案,很难有统一的评判尺度,因此过于宽泛的试题就失去了命题的意义。因此,考试说明中,只要求考生运用平日的积累,综合多种语文能力,按要求去完成其中的某一个环节。“这样更好地将过程与结果结合在了一起。增强了所选词语的文学色彩和文化底蕴。”尹宗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