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 3.1数列

  2009-04-30 16:39:09  
上学期 3.1数列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的表示法,能够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项.  2.通过数列定义的归纳概括,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有关数列实际应用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列的积极性.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数列的定义的归纳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上学期 3.1数列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的表示法,能够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项.

  2.通过数列定义的归纳概括,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有关数列实际应用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列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数列的定义的归纳与认识;教学难点是数列与函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用具:电脑,课件(媒体资料),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开始我们研究一个新课题.

  先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场地上堆放了一些圆钢,最底下的一层有100根,在其上一层(称作第二层)码放了99根,第三层码放了98根,依此类推,问:最多可放多少层?第57层有多少根?从第1层到第57层一共有多少根?我们不能满足于一层层的去数,而是要但求如何去研究,找出一般规律.实际上我们要研究的是这样的一列数

(板书) 象这样排好队的数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数列.

(板书)第三章 数列

   (一)数列的概念

二.讲解新课

  要研究数列先要知道何为数列,即先要给数列下定义,为帮助同学概括出数列的定义,再给出几列数:

(幻灯片)                     ①

    自然数排成一列数:

                ②

   3个1排成一列:

                    ③

   无数个1排成一列:

                ④

   的不足近似值,分别近似到 排列起来:

                             ⑤

  正整数 的倒数排成一列数:

                                   ⑥

  函数 依次取 时得到一列数:

                                 ⑦

  函数 依次取 时得到一列数:

                              ⑧

  请学生观察8列数,说明每列数就是一个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都有自己的特定的位置,这样数列就是按一定顺序排成的一列数.

(板书)1.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为表述方便给出几个名称:项,项数,首项(以幻灯片的形式给出).以上述八个数列为例,让学生练习指出某一个数列的首项是多少,第二项是多少,指出某一个数列的一些项的项数.

  由此可以看出,给定一个数列,应能够指明第一项是多少,第二项是多少,……,每一项都是确定的,即指明项数,对应的项就确定.所以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其项数有着对应关系,这与我们学过的函数有密切关系.

(板书)2.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数列可以看作特殊的函数,项数是其自变量,项是项数所对应的函数值,数列的定义域是正整数集 ,或是正整数集 的有限子集

  于是我们研究数列就可借用函数的研究方法,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数列.

  遇到数学概念不单要下定义,还要给其数学表示,以便研究与交流,下面探讨数列的表示法.

(板书)3.数列的表示法

  数列可看作特殊的函数,其表示也应与函数的表示法有联系,首先请学生回忆函数的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相对于列表法表示一个函数,数列有这样的表示法:用 表示第一项,用 表示第一项,……,用 表示第 项,依次写出成为

(板书)(1)列举法

   .(如幻灯片上的例子)简记为

  一个函数的直观形式是其图象,我们也可用图形表示一个数列,把它称作图示法.

(板书)(2)图示法

  启发学生仿照函数图象的画法画数列的图形.具体方法是以项数 为横坐标,相应的项 为纵坐标,即以 为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做出点(以前面提到的数列 为例,做出一个数列的图象),所得的数列的图形是一群孤立的点,因为横坐标为正整数,所以这些点都在 轴的右侧,而点的个数取决于数列的项数.从图象中可以直观地看到数列的项随项数由小到大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有些函数可以用解析式来表示,解析式反映了一个函数的函数值与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类似地有一些数列的项能用其项数的函数式表示出来,即 ,这个函数式叫做数列的通项公式.

(板书)(3)通项公式法

  如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的通项公式为

   的通项公式为

  数列的通项公式具有双重身份,它表示了数列的第 项,又是这个数列中所有各项的一般表示.通项公式反映了一个数列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给了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数列便确定了,代入项数就可求出数列的每一项.

  例如,数列 的通项公式 ,则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一个函数未必能用解析式表示一样,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即便有通项公式,通项公式也未必唯一.

  除了以上三种表示法,某些数列相邻的两项(或几项)有关系,这个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叫做递推公式.

(板书)(4)递推公式法

  如前面所举的钢管的例子,第 层钢管数 与第 层钢管数 的关系是 ,再给定 ,便可依次求出各项.再如数列 中, ,这个数列就是

  像这样,如果已知数列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是数列所特有的表示法,它包含两个部分,一是递推关系,一是初始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可由学生举例,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

三.小结

  1.数列的概念

  2.数列的四种表示

四.作业  略

五.板书设计

数列

(一)数列的概念      涉及的数列及表示

       1.数列的定义

       2.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3.数列的表示法

       (1)列举法

       (2)图示法

      (3)通项公式法

      (4)递推公式法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