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

  2009-04-30 16:35:17  
集合
1.理解集合的概念;2.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3.会正确使用符号这三个学习目标即可 1.集合点、线、面等概念都是几何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集合则是集合论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例如“汽车,飞机,轮船”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集合


1.理解集合的概念;2.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3.会正确使用符号这三个学习目标即可 1.集合点、线、面等概念都是几何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集合则是集合论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例如“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组成的集合可以写成{汽车、飞机、轮船}为了方便.我们还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例如A={a,b,c}.2.集合中的元素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例如“中国的直辖市”这一集合的元素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集合中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  对于集合A和某一对象x,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是x∈A,还是x A,二者必成其一,不会模棱两可.例如,“著名的数学家”,“漂亮的人”这类对象,一般不能构成数学意义上的集合,因为找不到用以判别每一具体对象是否属于集合的明确标准.(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因此,集合中的相同元素只能算作一个,如方程x2-2x+1=0的两个等根,x1=x2=1,用集合记为{1},而不写为{1,1},如果把集合{1,2,3},{2,3,4}的元素合并起来构成一个新集合,那么新集合只有1,2,3,4这四个元素.(3)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是不排序的,如集合{1,2}与{2,1}是同一个集合,但实际上在书写时还是按一定顺序书写的,如{-1,0,1,2}而不写成{0,1,-1,2},这样写不方便,其更深刻的含义是揭示了集合元素的“平等地位”.4.集合表示法(1)列举法  将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2)描述法  用描述表示的集合,对其元素的属性要准确理解.例如,集合{y|y=x2}表示函数y值的全体,即{y|y≥0};集合{x|y=x2}表示自变量x的值的全体,即{x|x为任一实数};集合{x,y|y=x2}表示抛物线y=x2上的点的全体,是点集(一条抛物线);而集合{y=x2}则是用列举法表示的单元素集,也就是只有一个元素(方程y=x2)的有限集.(3)图示法  为了形象地表示集合,我们常常画一条封闭曲线,用它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例如,如图可表示集合{1,2,3,4}5.特定集合表示法自然数集(或非负整数集),记作N,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N*或N+(注意,自然数集包括0);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Z,Q,R等数集内排除0的集,分别表示为Z*(或Z+),Q*(或Q+),R*(或R+).6.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含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例如:A={1,2,3,4}②无限集:含有无限多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例如:集合N+③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例如:集合方程x2+2x+3=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集. 例1  下列各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指出其中的集合是无限集还是有限集?并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来.(1)直角坐标平面内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的点;(2)高一数学课本中所有的难题;(3)方程x4+x2+2=0的实数根;(4)图甲中阴影部分的点(含边界上的点).图甲                        图乙  解:(1)是无限集合.其中元素是点,这些点要满足横坐标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用两种方法表示这个集合:描述法:{(x,y)|y=x|};图示法:如图乙中直线l上的点.(2)不是集合.难题的概念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实际上一道数学题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因而这些难题不能构成集合.(3)是空集.其中元素是实数,这些实数应是方程x4+x2+2=0的根,这个方程没有实数根,它的解集是空集.可用描述法表示为:或者{x∈R|x4+x2+2=0}.(4)是无限集合.其中元素是点,这些点必须落在图甲的阴影部分(包括边界上的点).图甲本身也可看成图示法表示,我们还可用描述表示这个集合;{(x,y)|-1≤x≤2,- ≤y≤2,且xy≤0}例2  下面六种表示法:(1){x=-1,y=2},(2){(x,y)|x=-1,y=2},(3){-1,2},(4)(-1,2),(5){(-1,2)},(6){(x,y)|x=-1或y=2},能正确表示方程组 的解集的是:A. (1)(2)(3)(4)(5)(6)               B.(1)(2)(4)(5)C.(2)(5)                            D.(2)(5)(6)分析  由于此方程组的解是 因而写成集合时,应表示成一对有序实数(-1,2).解:因为{(x,y)| ={(x,y)| ={(-1,2)}故选C.评析  集合(1)既非列举法,又非描述法.集合(3)表示由-1和2两个数组成的集合.(4)是一个点.(6)中的元素是(-1,y)或(x,2),x,y∈R是一个无限集.以上均不合题意.例3  用符号∈或 填空.(1)3.14       Q,0       N,         Z,(-1)0        N,0       (2)2       {x|x< =,3        {x|x>4}, +       {x|x≤2+ };(3)3        {x|x=n2+1,n∈N},5       {x|x=n2+1,n∈N};(4)(-1,1)       {y|y=x2},(-1,1)      {(x,y)|y=x2}解:(1)∈、∈、 、∈、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2)2 = > ,3 = > =4,+ = = < = =2+ ,故填 、∈、∈;(3)令n2+1=3,n=±   n N.令n2+1=5,  n=±2,2∈N,故填 、∈;(4) ,∈.(因为{y|y=x2}中元素是数而(-1,1)代表一个点)例4   用另一种形式表示下列集合(1){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2){所有被3整除的数}(3){x|x=|x|,x∈Z且x<5}(4){x|(3x-5)(x+2)(x2+3)=0,x∈Z}(5){(x,y)}|x+y=6,x∈N+,y∈N+}解:(1)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还可以表示为{x||x|≤3,x∈Z},也可表示为{-3,-2,-1,0,1,,2,3};(2){x|x=3n,n∈Z};(说明:{被3除余1的整数}可表示为{x|x=3n+1,n∈Z});(3)∵x=|x|,∴x≥0,又∵x∈Z且x<5,∴{x|x=|x|,x∈Z且x<5}还可以表示为{0,1,2,3,4}(4){-2}(注意x∈Z})(5){(1,5),(2,4),(3,3),(4,2),(5,1)}例5。用另一种形式表示下面的集合:{x|(2x-1)(x+2)(x2+1)=0,x∈Z}.错误解答  集合的元素x是由方程(2x-1)(x+2)(x2+1)=0的根组成的,解方程,得x= ,x=-2,x= ∴  原集合可以表示为{ ,-2, }错误存在于解方程的过程和最后的集合表示当中,解方程时应注意到x2+1≠0,x∈R,所以,方程的根为x= ,x=-2.注意到已知条件x∈z R,才不致造成错误.因为 Z  所以,正确答案应为{-2}或写作{x|x=-2}.例6  已知A={x|x=a+b ,a,b∈Z},分析判断下列元素x与集合A之间的关系:(1)x=0,(2)x= ,(3)x= .分析  x与A的关系只有x∈A和x A两种.判断x是不是A中的元素,即观察x能否写成a+b (a,b∈Z)的形式.解:(1)因为0=0+0× ,所以0∈A.(2)因为x= = - ,无论a、b为何整数,a+b = - 不能成立,所以x= A.(3)因为x= = =1+2 ,所以 ∈A.评析  研究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一要注意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或描述法),二要准确判断元素的属性.例7  已知集合A={p|x2+2(p-1)x+1=0,x∈R},求一次函数y=2x-1,x∈A的取值范围.分析  关键是理解集合A中元素的属性.p的取值范围必须满足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p-1)x+1=0有实数根.解:由已知,Δ=4(p-1)2-4≥0.得p≥2或p≤0.所以A={p|p≥2或p≤0}.因为x∈A,所以x≥2或x≤0,所以2x-1≥3或2x-1≤-1,所以y的取值范围是{y|y≤-1或y≥3}.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