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

  2009-04-30 22:04:25  
酸碱中和滴定 目的要求: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 初步学会滴定管的正确操作] 了解中和滴定的全过程,为学生进行定量实验打下基础。重点难点:中和滴定的操作教学过程:引入 化学定量分析的方法很多,而滴定法是其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但是滴定的手段有很多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滴定方法(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酸碱中和滴定

目的要求: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

          初步学会滴定管的正确操作]

          了解中和滴定的全过程,为学生进行定量实验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中和滴定的操作

教学过程:

引入

 

化学定量分析的方法很多,而滴定法是其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但是滴定的手段有很多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滴定方法(如: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而酸碱滴定是滴定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掌握此种滴定法是化学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

板书

第五节 酸碱中和滴定

一.一.酸碱中和滴定

1.原理

提问

(1)在一定量的碱溶液中,滴加酸,正好中和时,碱和酸应该有什么定量关系?

引出

H+ + OH == H2O(中和反应实质)

n(H+)== n(OH-)

根据此种关系,我们可以通过酸碱相互反应来测知未知液浓度

(2)不同酸碱的定量关系

HCl + NaOH === NaCl + H2O

1mol  1mol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1mol     2mol

H3PO4 + 3NaOH ==== Na3PO4 + 3H2O

1mol     3mol

 (3)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x溶液体积(L)

        n = cV

阅读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的溶液浓度。

例题1

 在未知浓度氢氧化钠溶液0.23L,需加入0.11mol/L的盐酸溶液0.29L才能完全中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板书

(1)       (1)       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在化工生产和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知道某种酸或减的标准浓度,例如:在实验室有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怎样测定他们的准确浓度呢?这就需要利用上述酸碱中和反应中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来测定。)

板书

1.     1.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说明

为什么要用滴定管:量筒的精确度不高。

滴定管是一根带有精确刻度的细长玻璃管,管的下段有可以控制液体流量的活塞。

(1)       (1)       优点:易于控制所滴加液体的流量、读数比较精确。

(2)       (2)       滴定管的正确操作:

I.              I.               两种滴定管在构造上的不同点:碱式---活塞

                                   酸式---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

II.          II.            滴定管的读数方法:

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读,最大量程有25Ml、50mL

精确度: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L

        最后一位是估计值。

III.       III.          滴定管的洗涤:

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来润洗。

IV.          IV.          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瓶约1cm为宜。

V.              V.             操作: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                       挤压位置

 

锥形瓶:上下都不靠。

滴定时,禁止:左手离开活塞、眼睛看别的地方,要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板书

操作过程:

(1)       (1)       查:

(2)       (2)       洗:先水洗,后润洗。

(3)       (3)       盛,调:

(4)       (4)       取:待测液、指示剂

(5)       (5)       滴定:

(6)       (6)       记录读数:

(7)       (7)       数据处理

讨论

1.     1.       完全中和点和滴定终点虽然不同,但可以等同计算。

如:用0.1mol/LNaOH滴定20mL0.1mol/LHCl.

        氢氧化钠体积          [H+]         pH

                 0                0.1           1

                 10.00            0.033         1.48

                 15.00            0.0143        1.85

                 19.50            0.00125       2.9

                 19.80            0.0005        3.3

                 19.98            0.00005       4.3

                 20.00            10-7          7

                 20.02             2x10-10        9.7

                 20.20             2x10-11        10.7

 

                  pH

 

 

                  7

 

 

 

                                               氢氧化钠体积

2. 误差分析:

(1)       (1)       润洗

(2)       (2)       进气泡

(3)       (3)       锥形瓶润洗

(4)       (4)       滴定管漏水

 (5)    读数角度

 

 

1.  1.  如何减少误差:

(1)       (1)       管要润洗,瓶只水洗

(2)       (2)       不漏水,不进气

(3)       (3)       平视读数

板书

指示剂的选择:强酸滴定强碱:甲基橙

强碱滴定强酸:酚酞

(说明选择指示剂的方法和原则)

作业

教材:1、2做书上;3、4、5做在作业本上

练习册:


上一篇:盐类的水解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