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2009-04-30 21:03:59  
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第一节 透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第一节 透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课前准备:透镜一组、老花镜、近视镜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把教学内容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兴趣,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
    二、进入新课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在我手里有几个透镜,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同学们认真观察,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学生们在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概括出它们的特征。透镜有两面往里凹的,也就是中间薄,边缘厚。也有往外凸的,也就是中间厚边缘薄。
    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vex lens);
    把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concave lens)。
    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和概括,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
    板书:一、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vex lens);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concave lens)。
    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lens)?
    教师指导:远视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现在观察下图,说说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图中甲是凸透镜,图中是凹透镜的是乙图。   接下来我们来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了解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
    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
    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实验:同学们现在注意观察老师拿的这个凸透镜,让它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
    师问:观察有什么现象?
    生答:有亮点出现
    师问:那你知道亮点是怎么形成的吗?
    师生交流:“亮点”会随着纸的来回移动而在亮度上、大小上发生变化。亮点变亮说明它的光进入我们眼睛中的变多。现在,请你动手,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并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
    师问: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
    生答:用凹透镜无论如何移动,都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
    师生交流:这些现象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不同的作用。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看到通过凸透镜的光线相互靠拢,通过凹透镜的光线相互远离。
    板书: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练习:通过练习,分析光路,确定光线经过透镜是被会聚还是发散,从而确定通过的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三)焦点和焦距
    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 。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focas),用“F”字母表示 。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ocal length)。用“f”字母表示。
    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有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拿一个凸透镜试一试,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
    方法: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
    说明:1.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把入射光线会聚了,其折射光线不一定是会聚的。
    2.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由于光线通过它的两侧表面发生两次折射造成的。
    3.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
    4.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
    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
    四、板书设计  
    焦点:F
    焦距:f
    五、布置作业:1. 2. 3.
    教学反思:
    成功经验:本节课导入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很好的引入了新知识,由理论到实践过渡的非常好;授课程序条理突出;在表达板书跟调节课堂气氛方面有很大提高。
    疏漏失误:对知识的练习巩固方面做得不够到位。
    学情反馈:大部分学生都能把本节基本知识理解到位;能够抓住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掌握得较好。
    今后设想:多专研教材把知识浓缩到位;增加点课堂练习,多让学生动起来通过练习更进一步的巩固好本节课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效果很有长进;而且通过观察教师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为以后自己动手实验操作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