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2009-04-30 23:34:36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能复述生态系统的概念、能区别生态系统与种群、群落,并能运用概念来判定生态系统。 2、知道生态系统类型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能在具体的生态系统中列举出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说出四种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4、能结合生态系统的特征正确书写出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能复述生态系统的概念、能区别生态系统与种群、群落,并能运用概念来判定生态系统。
    2、知道生态系统类型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能在具体的生态系统中列举出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说出四种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4、能结合生态系统的特征正确书写出食物链,并知道食物链与食物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能说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并能说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特点,说明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及相互关系。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的的概念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间的区别与联系
    3.食物链的书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自我评改
    复习引入:
    1.什么是种群?什么是群落?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2.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属于群落的是( )
    A.草原上的所有羊 B.整个草原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整个池塘
    二、进行新课: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的统一整体,称之为生态系统。
    问题:生态系统与群落相比较有何不同之处?
    引导归纳: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非生物因素。
    问题:非生物因素包括哪些?
    非生物因素包括:土壤、空气、水、温度、阳光等。
    强调: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不是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简单拼凑)。
    问题:生物群落是指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的总和,不同的生活环境会有不同的生物群落。那么,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会不会存在不同的生态系统呢?
    2.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生活区域大小不同导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物圈含义: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所组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的范围:上限可达离地面约10千米的高空,下限可达距海平面约12千米的海沟底部,或者距地面深达2~3千米的岩石层。
    思考:离地约10千米高空中以及距海平面约12千米处的生物可能有哪些类型?为什么?
    学生思考,作答,补充。
    较小的生态系统:有时侯可以将一棵树,甚至一滴水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非生物和生物因素的差异导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见课件
    练习:观察相关生态系统的图片(P52),通过比较说出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解释导致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读图,比较,思考,回答交流。
    归纳:
    1.各个生态系统尽管外形或结构千差万别,但是其组成要素都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两方面是肯定相同的。
    2.非生物因素的不同(如气温、降水),会导致植物的生长状况不同,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动物的不同,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特点不同。
    问题讨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请具体说说其组成要素各有哪些?
    演示:观看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图片(或录像)
    问题讨论:
    A.森林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
    B.森林生态系统各组成因素之间有何关系?
    C.为什么说生态系统中各要素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简单的拼凑,试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加以说明?
    学生思考、讨论,补充,归纳:
    A.归纳: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其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组成生物包括植物(乔木、灌木、苔藓等)、动物(草食和肉食动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等。
    B.各组成要素间的关系: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森林中的绿色植物(乔木、灌木、苔藓等)通过光合作用(利用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生物与生物的关系-------(营养关系)草食动物以植物为食,肉食动物又以草食动物为食;各种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又可以通过寄生或腐生的方式从植物或动物中摄取营养,从而使各种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问题:其它生态系统也有类似的特点吗?
    问题:比较森林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说说它们生物复杂性的差异有何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补充。(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简单、数量少)
    引导学生讨论:P53三个讨论题。
    问题: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动植物的种类在哪类生态系统中更多?
    (森林)
    问题: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区别有哪些?(水、阳光、温度)
    问题: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有所不同,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人,农田生态系统容易建立也容易消退)
    思考:
    1、校园是一个生态系统吗?
    2、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类型的生态系统?
    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海洋中的所有生物 B 森林中的所有桦树
    C.一个花坛 D 一个蜂巢 E 一个池塘
    问题:
    1.为什么一个花坛、一个池塘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而一个蜂巢却不能呢?
    2.一个花坛和一个池塘在组成成分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其他生态系统的成分也有类似之处吗?
    3.读图分析资料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各种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某些
    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热量、水、空气、矿物质等)
    构成生物群 落
    初级消费者(草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
    问题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分解者各起什么作用?你认为它们对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持久稳定有何意义?
    思考、表达交流,补充:
    结论:生产者主要功能之一是制造有机物,为其它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机物分解成较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要使一个生态系统持久稳定,两种成分缺一不可。(有些生态系统中可能没有消费者)。
    小结: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成分。
    练习:课件
    小结: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