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人本,架设沟通的桥梁

  2009-05-01 16:58:18  
回归人本,架设沟通的桥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人为本。在学校教育中,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因此教育活动应围绕是否符合人的规律,是否符合人性的规律而展开,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在学校教育的实际工作中,这一规则却常被自觉和不自觉地违背。在某些领导、家长、学生乃至老师自己的眼中,模范的老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回归人本,架设沟通的桥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人为本。在学校教育中,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因此教育活动应围绕是否符合人的规律,是否符合人性的规律而展开,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在学校教育的实际工作中,这一规则却常被自觉和不自觉地违背。在某些领导、家长、学生乃至老师自己的眼中,模范的老师应是吃的是草,挤得是奶,自始自终显得公正、关心、同情的会教书的机器;而模范的学生也应是从不违反纪律,好学不倦的会学习的工具。
    这种否定个性,否定人性的要求和做法,造成的后果往往是严重地挫败师生的积极性,危害师生的身心健康,阻碍师生的理解与沟通,并直接损害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回归人本,架设师生沟通的桥梁,这无疑新时期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人性定位,打破教师、学生的“金身”
    每一位当老师的都希望自己能和学生和谐共处,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但这种良好的愿望往往总是会落空。学生的貌合神离、阳奉阴违、屡教不改甚至于针锋相对的情况,让教育工作者伤透了心。显而易见,老师如不能准确地了解自己和学生,就不能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的难度,那么,素质教育也就无形中被架空了。现实需要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必须在努力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之前,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和学生。
    传统的观念“神化”教师东西太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些固然是在肯定教师和教师所从事的事业的价值,但耀眼崇高的字眼背后,常常遮盖了这么一个事实:教师也是人。我们可以要求他们有超常的业务与道德素质,但不可能要求他们时时为师,处处为范,没有个人的欲望和追求。那种不切实际地要求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舍弃自我的做法,实际上只能造成教师人格的分裂和人性的悖离。请看:
    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然而,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结果,却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不久前,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实行检测。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的问题。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不完善的考核制度,不健全的管理体制,不稳定的工作环境,不合理的分配方式等。但一言以蔽之,都与他人和教师不能以人性的角度给自己准确定位有关。一旦一位教师不能够拥有他人和自身所期望拥有的“完美”品质时,其产生的负面的心理压力和后果往往是非常严重的。
    事实上,这种对教师的不公正定位,常常也导致不正确的学生观。领导、教师、家长自觉不自觉地把这种“好学生”观念表达给学生。那就是:时时维护师道尊严,处处服从老师的命令要求;从不违反纪律;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好学不倦;十项全能,样样皆行。这些要求不但令学生感到不合情理,进而产生逆反情绪,也容易让老师产生失望感和挫败感。而学生达不到这些要求时,人们又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教不好的老师”的观念将责任归结于教师的身上,甚至于以此来对教师进行考评。
    综上所述,应该看到,长期的违背人性地对老师、学生的定位,损害的只能是师生的心理健康。很难想像,这样的师生群体,怎么能很好的沟通与交流。因此,打破好教师、好学生的“金身”,无疑是直接有利于师生更好地交流的。
    二、人文关怀,架设师生交流的桥梁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教育活动的施受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从这个角度说,教育内驱力应是满足自我需要,达到自我实现。老师的教育教学,如果忽视这些需要,是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的。
    中学生正处于人一生的第二次生长高峰。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是一生中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他们既渴望得到大人的关注和理解,可同时又将自己的心灵之窗关闭起来。所以,师生的沟通如果不能站在人性的角度,触及学生的内在需要,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只能导致像有关调查说的那样:"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拓宽,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却在不断缩小。
    那么,如何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促进师生更好的沟通呢?我以为以下两点非常重要:
    (一)应该有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的意识。
    “尊重”是健康人格中的正常需要。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也想去尊重别人,尊重他人,就是对他人的能力与成就的肯定与赞赏。
    作为教师,能不能、会不会尊重学生,这也是一个重要话题。作业不整齐,学习成绩不好,违反纪律,不是心平气和的教育,而是严厉的批评和斥责。斥责教育的阴影总徘徊在某些师生的周围,学生非但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功乐趣,反而产生与教师对立的情绪。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积极地无条件的尊重学生。
    首先,把学生看成独特而有价值的人接纳之。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教师总习惯于指出甚至夸大学生的缺点,把其贬得一文不值。使学生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尊重学生就应肯定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断进步的潜力,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自信,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其次,尊重意味着信任。在加强监督的基础上,给学生以足够的信任,这是教育者对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