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邓小平理论与素质教育

  2009-05-01 16:55:34  
浅论邓小平理论与素质教育 一、邓小平理论是素质教育产生的思想基础 1.邓小平改革思想为素质教育的产生作了动员。邓小平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了一场伟大的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传统落后的教育科技体制,建立起既符合教育科技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浅论邓小平理论与素质教育

    一、邓小平理论是素质教育产生的思想基础
    1.邓小平改革思想为素质教育的产生作了动员。邓小平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了一场伟大的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传统落后的教育科技体制,建立起既符合教育科技发展规律,又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既与世界科学技术和教育迅猛发展相适应,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配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开放型社会主义教育科技体制,迫在眉睫。这样,邓小平遂于1985年领导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由此引发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教育科技体制的大讨论和大变革,不但带来了教育科技体制的深刻变化,而且也使我国教育科技思想异常活跃,各种各样的科技思想、教育理论应运而生,其中之一即素质教育。
    2.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为素质教育打开了一个借鉴的窗口。邓小平指出:“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所以,“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这样,对外开放就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才使我们有机会接触和认识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特别是通才教育、通识教育和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等教育思想及理论,从而提出了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
    3.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为素质教育指明了基本方向。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反映了当代教育的客观规律,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一是指教育自身也要现代化。我国教育必须走以特别强调“质量”为目标和以“效益”为方法的素质教育道路。教育要“面向世界”,这是一个回答知识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全球挑战之教育发展战略。伴随着冷战的结束,知识经济渐露端倪。同时,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因此,只有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国际经济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创新能力归根结底在于提高全民教育水准,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育要“面向未来”,这是一个迎接信息时代学习革命的教育发展战略。信息社会将引起人们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人际交往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导致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把21世纪的教育称为学习,正反映了未来教育变革的实质。既然教育变成了学习,学习者就理所当然地要变成学习的主体、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素质教育正体现了这种主体性原则。总之,“三个面向”对于教育自身的意义,就是要在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时代背景下, 全面推进和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造就能在不同岗位上担负起21世纪建设使命的创造型人才。因此说,“三个面向”为素质教育指明了基本方向。
    4.邓小平关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注重智力开发的思想为素质教育选定了主攻方向。在80年代中期,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要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问题。他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同时,邓小平还提出了要注重智力开发的思想,他的这一思想不仅针对工农业劳动者而言,而且也针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言。在邓小平注重智力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思想的指引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开始了对教育的反思。反思国力与民族素质、民族素质与国民教育的关系;反思教育的弊端及其出路;反思教育改革的着重点和突破点。最后,大家逐渐统一认识:中国的发展的确要靠教育,而且要靠素质教育,其主攻方向即注重智力开发,提高全民素质。
    二、邓小平理论是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由于充分认识科学、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自告奋勇管科学、教育方面的工作。此后,科学、教育问题,特别是教育,始终是邓小平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他一再表达了这样的思想:“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是他推倒“两个凡是”和“两个估计”,提出“两个尊重”,解放了思想,激发和调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探索精神;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面向”、“四有新人”,确立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总方针、总政策,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阐述了教育的重大理论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这样,多年来,邓小平理论,尤其是作为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教育思想,就一直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如何利用邓小平理论,尤其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丰富内容去指导素质教育的实施,尚值得进一步深入地探讨。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邓小平理论,尤其是邓小平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理论的原理论,是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三、邓小平理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五大报告语),兼之邓小平理论是素质教育产生的思想基础和指导思想,那么,邓小平理论当然也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要成为首要内容。
    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而进行以邓小平理论为首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因为只有用邓小平理论武装了广大青少年的头脑,才能使他们以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为宗旨,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时刻准备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学校素质教育有两大板块,一是针对受教育者(学生)的素质教育,即通常所指的素质教育;一是针对教育者(教师)的素质教育。邓小平理论不仅应成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也应成为对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作为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教育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精辟地阐述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教师是教育的参与者和耕耘者,深刻领会和掌握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养,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四、邓小平理论是素质教育操作方式、方法之源泉
    邓小平理论既是素质教育产生的思想基础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及首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操作方式、方法之源泉。
    首先,作为邓小平理论精髓的实事求是,也应当成为素质教育操作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