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生活德育观念,注重主体实践体验

  2009-05-01 16:51:43  
确立生活德育观念,注重主体实践体验 21世纪全世界面临第一位的挑战,不是新技术革命,而是德育问题!从学校德育工作现状看,尽管近几年在德育领域实行了多方面的变革,但在经济体制运作下的传统的教育体制中,学校德育高耗低效的弊端日益突出。 一是重灌输,轻体验。有人说儿童的头脑不会自发地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需要灌输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确立生活德育观念,注重主体实践体验

    21世纪全世界面临第一位的挑战,不是新技术革命,而是德育问题!从学校德育工作现状看,尽管近几年在德育领域实行了多方面的变革,但在经济体制运作下的传统的教育体制中,学校德育高耗低效的弊端日益突出。
    一是重灌输,轻体验。有人说儿童的头脑不会自发地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需要灌输,还说这是马克思主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基本原理。于是把古今中外的美德与规范收集起来,一条一条灌输下去,但真正在儿童头脑里扎下根来,并影响他的人生轨迹的,必须通过他们自己努力探究并获得真实体验才有可能。
    二是重防范,轻赏识。学校制订几大类几十项便于操作的规章是必要的,有的学校有的教师不以赏识教育为主,却以防范为主,把重点放在检查和纠正错误行为上,一旦学生违反了规章制度,就像交警对付违章车辆一样,唯章独尊,把儿童赶进机械服从的狭路。这样虽能取得短期的效益,但禁锢了儿童的思想,培养了奴性的人格。
    三是注重大道理的说教,轻视基础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首先要让他们遵守做人的最起码的准则。国外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老人在回答记者关于“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人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等等。这些最基础的文明行为习惯成为他成功的起点。
    四是以往的德育工作还有一个误区,就是用同一目标培养儿童,用同一模式教育儿童,用同一标准评价儿童——以大工业标准化生产流程对待教育。
    新的世纪对学校德育提出新的挑战,我们的对策是,确立“生活德育”思想,提出学校德育应走到儿童生活中去,应充分释放儿童的生命潜能,激活儿童的创造精神,努力践行“活动中育德,生活中育人”,突出“活动”与“渗透”,强调“实践”与“体验”。
    德育应走到学生生活中去
    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国外有位教育家说:学习就是学生的活动,社会生活是最好的课堂,而学生就应成为广阔天地的大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者。杜威曾指出,学校的道德教育应该从儿童参加社会生活出发,“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学生接受教育,接受磨练,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生活。
    学校德育如何走到儿童生活中去呢?
    在观念上,教师要认识到我们手中是正在成长的活生生的生命,每个儿童都是大自然的作品,每个学生都享有学习的基本权利。当今的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富有创新的潜力,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对新事物的追求和敏感往往超过成人,教师是他们平等的朋友,爱他们是我们的天职。不尊重他们的人格,强迫他们服从,歧视顽皮儿童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对学生权益的侵犯,是对神圣的教育的亵渎。
    在行动上,教师要亲近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感受和了解学生鲜活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童年时的生活是真正独特的、光彩夺目的、不可再现的生活。我们认为,一旦我们走进儿童的生活,就会发现色彩斑斓的儿童世界,他们的想法是成年人所没有的。例如,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见报后,有一些学生产生困惑:“可惜我遇不到歹徒,成不了英雄。”这时,我们的德育就可与儿童向往英雄、又不全面认识英雄的鲜活思想相沟通,提炼成一个个热点、焦点和是非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对话和辩论,发动一场关于“英雄观”的讨论,明确了只有平时“见难相助”,关键时刻才能“见义勇为”,同时遇到突如其来的情况也要机智应对,量力而行。而那些默默无闻地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人都是无名英雄,也是最可敬的人。
    儿童的生活有多宽广,德育的途径亦有多宽广。
    1、课堂生活,应重在感悟和体验。
    学科本身就蕴涵着许多德育内容,如语文课,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迅速感悟课文规定的情境,在情感上同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这样才能收到陶冶情操、震撼心灵、影响一生的教育效果。数学课,要让学生多体验辩证的思想,严密的逻辑,精确、简洁的语言表达。社会课,要让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环境保护的重要等等。在课堂上,老师要有目的地向后进生倾斜,让他们朗读和发言,让他们体验成功,寻找自信,缩短差距。
    2、课余生活,应重在交往能力、做人准则的培养。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现代德育学理论揭示,在德育过程中必须经过由外到内、由内到外,不断内化、不断外显的循环往复之后,受教育者的道德才可能形成。并不是把外在规范告诉给受教育者之后,就会变为他的美德。因而,在课堂学习之余,师生在“生活”中以完整的人格相互交流和沟通,在创造师生间交往关系的同时,也创造着生活,体验、内化着生活的要求,从而也建构着自我。另外通过生与生、生与他人间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交往,在自然、真实、直观的冲突交往和生活情境中,学会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如何与他人共同生存、共同发展。
    3、家庭生活,应重在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
    过去,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物质的贫乏,艰苦生活的磨练,使“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弥补了学校德育的软弱。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的家庭教育,往往把生活中的困难、劳累和挫折都由家长去代劳,民谚说得好,“勤劳的母亲养了个懒女儿”,而这些孩子一旦进入社会,碰到困难、遇到挫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论是出于现实的需要,还是面向未来的要求,都要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4、社会实践,应重在参与。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我国的社会生活涌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社会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学生求知锻炼的大课堂。但是,如果学生不去参与,或有所见闻却没有深刻感悟,学校里所获得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仍旧不能上升为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动。
    我们带学生走进现实生活的“活”教材,让学生 了解自己身边的这片热土,从看周围的变化来感受改革开放的大成果。同时,让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上的问题,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提高,以学生的眼光来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