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教育技术学中的运用

  2009-05-01 16:50:55  
心理学在教育技术学中的运用 【摘 要】教育技术学是一个范围很广的学术体系,包括许多分支学科。它不应是信息技术或者网络的压缩版,更应该包括一些人文认知学科,比如心理学就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心理学理论 教育技术学 心理学在我脑中的定位一直是一门很高深很神秘的学科,当个心理医生也曾经是我孩童时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心理学在教育技术学中的运用

    【摘 要】教育技术学是一个范围很广的学术体系,包括许多分支学科。它不应是信息技术或者网络的压缩版,更应该包括一些人文认知学科,比如心理学就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心理学理论  教育技术学
    心理学在我脑中的定位一直是一门很高深很神秘的学科,当个心理医生也曾经是我孩童时的梦想。进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心理学这门学科,可是到了学期结束,我只有一个感觉,就是只记住了一些结论而已,并不清楚这些结论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它是如何得来的。毕竟抽象的理论和短短几节课是不可能让我们对心理学有太深刻的理解的,也就谈不上在今后的学习中将它与教育技术联系在一起,融会贯通。
    现在的教育技术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招收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理工科出身的,当然我不是说理工科出身的人就搞不好教育技术,我只是想说如果只有理工科出身的人,那么会造成教育技术研究的范式相对单一,这样是不利于教育技术的发展的。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发展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那么,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学习是怎么发生的,应该怎样去学习,这就是用到了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只有理解学习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我们才能够改进它。可现在我看不到心理学在教育技术中受到应有的重视,更看不到心理学研究和教育技术研究交叉的迹象,相反的心理学的研究主体总是有意无意的和教育技术研究划清界限,据很多资料考证,现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稍微有点名气的专家中没有一个是心理学专业出身的,甚至连教育学专业出身的人也少的可怜。而美国一些出名的教育技术专家,比如刚刚去世的加涅,都是一些杰出的心理学家。其实我认为只要是研究学习的,都可以称之为教育技术专家,比如桑代克。现在我学习的教育技术里面的种种名目繁多的学习理论都被抽象成一条一条的原则,干瘪的像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我们都被束缚在这些条条框框中,出不去。
    我们暂且不管教育技术的专家们到底是不是教育出身还是心理出身,如果他们能够意识到教育学、心理学在教育技术中的基础地位并且付诸于实践,我认为也就够了,因为教育技术必竟是应用学科,究其根本就是一门技术层面的学科,这里的技术并不仅仅是指导计算机、幻灯之类的,而是指物质形态的技术和观念形态的方法,教育技术的核心理论——教学设计也并没有强调一定用计算机之类的技术,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来指导教学的实践,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才是教育技术的根本。然而现状让我们不安。谁都说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等,可看看教育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绝大部分偏重于物质形态的技术,一些教育技术领域的项目也偏重于技术,于是我们学的课、做的项目都偏重于技术。事实上技术也学的不怎么样。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也只是表皮而已。这样的教育、心理基础,怎么才能用来开发符合教育规律的系统、课程?所以我经常是一谈起教育就心虚。技术的发展是一日千里,所以教育技术专业的人就要忙着去学习那些变化着的技术。忙于学会技术,忙于把新技术用于教育中,这样就出现了一堆不成熟的产品,教育技术专业的学术研究就更玄了,脑袋一拍一个结论、一个模式就出来了,查查文献就出一个系统模型推广,闭门一两个月就出来一篇博士、硕士论文,这就怪不得搞教育、心理研究的人瞧不起搞教育技术的!瞧瞧教育、心理的研究,出来一个结论要经历多少!
    我的老师从我入学起向我们谈论技术的时候就总是强调技术对教育的促进作用,比如网络实现了学习的资源共享,为学习者之间的协作提供了可能,但是我们没有谈到网络一方面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增加了资源的可选择性,有利于个别化的学习,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学习者选择信息的难度。“技术”就是适用于某种目的的方法和手段,它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关键看你怎么去使用它,这一点在教育技术中也是适用的。片面的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或者是狂热的迷恋技术,认为技术无所不能,殊不知教育的对象是人——活生生的人!用技术去改造人?然后我们在另一边宣称教育技术可以促进素质教育,更有甚者,说教育技术可以实现人的主体性。
    有人说教育的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与此相对应就产生了两种对立的教育观:科学主义的和人文主义的教育观。而我们最经常的听到的一种论调是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种看似天衣无缝的论点实际上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命题。在实践上毫无意义,科学和艺术并不是总是合而为一的。在教育中更是如此。如果我们把教育看成是科学,那么毫无疑问,教育被作为一种工具来看待——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在这种工具主义情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的也会成为一种工具。教育的异化导致了人的异化,在现时的条件下异化以人的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人的主体性开始变的遥不可及,所有的关于人的终极关怀的价值也将最终得到背弃;如果我们认为教育是艺术,那么艺术从本质上来讲是非理性的,而教育技术作为科学的衍生物毫无疑问也是理性的,面对非理性的艺术的教育,教育技术何以自处?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教育技术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但是它不可能自然而然的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教育技术在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时无能为力。感性的认知是不能被理性的结论所代替的。当然抱怨、发牢骚不是解决之道,一个学科缺乏思考只能说明这个学科还十分幼稚。对于我等教育技术专业的小鱼小虾,静下心来看看书、做点实事才是求学、为人之根本。
    教育技术本身是偏应用的学科或专业,但是除了技术外,教育心理以及教育学、甚至社会学的重要性应该突出来,现在的技术不总是强调系统理论吗?认识社会、认识人同样是一个系统理论的作用。不要等到自己搞了一辈子才有些“悟性”的东西。作为人的学习过程来讲,无论国外与国内,人的认识过程是有相同的规律可遵循,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国外的东西会比较好,最重要的一点,他们设计系统时,比较考虑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我们国家对心理学理论的认识有了普及化的趋势是近些年的事情,而且,以前的心理学教材让人学起来实在没什么兴趣,人的心理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我们学理论而不去分析人的行为心理的特点,使心理学系的学生毕业后马上运用的能力又不强,这就更会让人怀疑心理学的科学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现代教育与信息已经无法分开,这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各种技术(包括视音频、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对支持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是肯定无疑的。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实施已经进入了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正确合理的使用这些电教器材,才能够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此外,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结合认知学习理论,潜心钻研教学教法,进行教学设计,同样能够优化教学。由此可见,将认知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瑞士着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曾经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作为内驱动程序系统中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对于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所以说,激发和维持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是教学过程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