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反思

  2009-05-01 16:12:41  
数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反思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教育的基本方针。但在仍然以考试成绩作为鉴别学生优劣及能否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尺度的现实条件下,素质教育的施行举步艰难。我们曾构想并尝试既按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培养学生,又能达到应试升学的目的的可行性,以便为素质教育探索一条切实可行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数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反思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教育的基本方针。但在仍然以考试成绩作为鉴别学生优劣及能否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尺度的现实条件下,素质教育的施行举步艰难。我们曾构想并尝试既按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培养学生,又能达到应试升学的目的的可行性,以便为素质教育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经过六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因笔者先后工作调动之故,未予及时总结,现将我们的作法和思考呈现给读者,以求共同探讨和研究。      1.素质教育实践探索及成效概况      ⑴ 初中阶段突出减负增效,注重全面发展       笔者 1993年起在西南师范大学附中担任初96级1、2班的数学课教学,并兼任1 班的班主任。初96级共五个班,编班时生源情况(学习成绩等)基本持平。从初一起,1、2班的数学课就严格按照大纲规定的学时数进行,没有以任何形式加过课。平时给学生布置的课外作业题均是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室组织编写的《中学数学实验教材》)上的习题,从不补充例、习题。每学期期末复习,除课本上的复习题外,也从一些资料上选取部分题给学生讲解、练习和测查。但均是利用课内完成,课内评讲,不占课外时间。复习阶段课外练习题量也相对其他班少。不要求学生购买课外习题资料。每学期末,全年级都是用统一试题考试,流水法改卷。各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表(根据教务处统计数据,初二〈上〉缺)       初一(上) 初一(下) 初二(下) 初三(上) 初中升学统考(150分)       120分以上人数 100分以上人数 90分以下人数      1班 71.2 83.8 80.4 70.4 45 79 8      2班 70.3 82.8 79.2 66.8      3、4、5班 78.7 80.9 71.3 57.6 25 70 29      1、2班自初一下期起成绩明显回升,开始超过其他三个班的平均分,并逐渐拉大了差距。同时一直保持了全年级优生率最高和差生率最低。1996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重庆市参赛学生获80分以上共77人,西师附中初三学生中有9人获80分以上,其中8人在1、2班(每班各4人)。由于1、2班学生平时课业负担较轻,有更多的时间自己支配,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其他学科成绩也在全年级处于领先地位(详见文[1])。       ⑵ 高中阶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贯彻适度性原则       1996 年笔者 继任该校高99级1、4班的数学课教学,并兼任1班(由原初96级1班大部分学生及少数外校生组成)的班主任。进入高中后,来自学校、家长、学生对升学率期盼的压力明显增大,进行大题量训练的作法较为普遍。笔者仍坚持适度性原则,总是精选习题,所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室编写的《高级中学数学试验课本》)上的习题也只选作了一半左右,而且还允许学生再选择。允许优等生不交作业,鼓励学生对习题提供多种解法。在平时的解题教学中,适当加强了一题多变的变题教学、以一种解题思路或以一种知识块相串的串题教学;指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多向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分析试卷,学会就有关知识出一套质量较高的考试题的方法等。每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两课时数学竞赛讲座。在时间安排上,要求学生按时作息,每天至少锻炼半小时。1班自初一到高二连续五年在校运动会上取得“五连冠”(学校规定高三不参加运动会)。学习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9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1班有5个学生获得一等奖(全年级共6人,另1人在四班),其中1人进入全国冬令营。3人在数学报刊上发表小论文。经过高考,1班学生全部考上大学(2人考入大专),其中大部分考入重点大学,2人考入北京大学(全校共6人),2人考入清华大学(全校仅此2人),另外还有考入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名牌大学,4班一位学生(刘缙)以695分获得当年重庆市理科第一名,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      2. 回顾与思考       ⑴ 注重情意效应,创设良好的环境情境。       班级授课制不可取代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创设个别化教学所不具备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这对学生身心投入程度影响很大,特别是对心理发展处于不稳定时期的初中学生。中学生心理特征中存在着有利于学习的积极心向(如好奇心、好胜心、求知欲与参与欲等),也存在不利于学习的心理因素(如自制力较差、心理较脆弱,并逐渐呈现出闭锁和逆反等心理倾向)。因此在初中阶段应特别注重营造宽松、和谐、有趣并有适度竞争的课堂教学气氛,目的是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向,克服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使其能主动、愉快、高效地学习,而不是在巨大压力和逼迫下被动地、应付式地学习。事实证明,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学习成效。对待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应该予以理解,只要求他们与自己的过去比,能在自身条件下尽量作好。事实上,个体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对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来看具有必要性与合理性。只有从理性上认识到这点,才能从感情上接受他们。而教师这种感情上的平等对后进生可以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初96(1)班的学生参加重庆市初中毕业会考时,数学科目班平均分为98.2分,最低分也达到了90分(满分100分)。这一事实说明,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时,成绩也不会太差。      ⑵ 减负增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六年教学实践的最大超越是大胆走出了“减负”这一步。 通过布置大量的作业练习和频繁测验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只是一厢情愿的作法,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学生学习的过程决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传统的“题海战术”是解题教学环节中的“填鸭式”,是扼杀学生思维发展和创新精神的魁首。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必须先给学生“松绑”,把本该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他们。“微波炉原理”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依据物质发热的原理,用高频微波振荡使物质中的水分子运动加速,直接从物质内部“加热”,虽耗电量减少,工作效率却大大提高。基于这种认识,笔者从初一到高三给学生布置的作业练习比其他班少一半以上,但学习和应考的效果反而更好。现在回顾起来,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重视解题思想方法的教学,精选习题并把握好练习的“度”,把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是直接原因。现在仍然有许多教师对“减负”心存疑虑,说到底是教学的思想观念问题,是对学生学习心理及其规律性的认识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增强学生学习的效率意识、优化意识、辩证意识,着眼于把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发掘出来。以我们这六年的实践体验,只要方法对路,既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是完全做得到的。刘缙同学获得重庆市99年高考理科第一名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谈道:“这都得感谢学校和老师,使我这几年学得比较轻松,从没有苦读的感觉。…,不搞题海战术,不仅基本没订什么参考资料,而且课本上的练习题也常常未做完,老师总是从中精选有代表性的题让大家练习。…” (重庆晚报,1999年7月30日专刊“天高云淡任鸟飞”)。在这方面,我们认为教师应该“胆子再大一点”,大胆走出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术”的怪圈。       ⑶ 不预习下的启发式教学       针对高中学生思维发展已处于由具体抽象思维向形式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笔者采用了不预习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初衷是想尝试发现式教学。那么为什么不要求学生预习呢?或者说希望学生是在不甚了解学习内容的情况下上课呢?我们的理念是,课堂教学不只是为了传授既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善于探索创新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后者首先应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能把学生的高级心理活动充分调动起来,这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需要为探索和建构新知营造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而现今的教材基本上仍是陈述式的知识结构体系,也就是说,教材信息是一种呈储存状态的知识信息,它不如经过教师设计加工后的呈输出状态的信息更易于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开启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的预习往往会造成先入为主的心理态势,内容的新鲜感、探索的欲望和思维的力度均会受到一定影响。教师精心设置的悬念也常流于形式。一些采用发现法教学的课例,也常因为学生预知内容而使其效能大打折扣。简言之,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条件常常被学生的预习所削弱,而不成其为真正意义下的启发式教学。因此我们明确要求学生课前不预习,甚至上课开始一段时间也不要翻开书本,上课时也是以问题引路,为学生搭建认知平台,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新概念或发现新命题。有时学生的思路或提出的问题出乎教师的预料,而且确有探索价值,也让学生充分讨论,真正把思维主动权交给学生,不去刻板地追求完成当堂课既定的教学任务。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焕发学习的主动精神,发展探索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上受益很大。      篇幅所限,以上只就几个主要方面概略介绍了一些基本情况和我们的点滴体会。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感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也感到实现这个目标并非遥不可及。我们愿与数学教育界的同仁共同努力,为在我国早日展现素质教育的宏伟蓝图而竭尽绵薄。      参考文献      [1] 杨泰良,冯大学.从一项实验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途径, 中学数学.1996.11      [2] 于建福. 素质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5      [3] 数学教育学导论编写组. 数学教育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10      (此文发表于《中学数学教研》)           


上一篇:漫谈自然课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