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个代表”的理论思考

  2009-05-01 16:10:50  
关于“三个代表”的理论思考 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党“政治思想上的统一和政治信念上的坚定,只能建立在全党同志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思想的基础之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一基础上的创新。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唯物主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关于“三个代表”的理论思考

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党“政治思想上的统一和政治信念上的坚定,只能建立在全党同志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思想的基础之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一基础上的创新。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辩证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阐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联系的规律。      从内容(生产力)决定形式来讲,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形式(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反作用于内容来讲,合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形式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党的指导思想属上层建筑。建国后的前30年,由于一度忽视这一基本原理,“文革”期间还大批什么“唯生产力论”,使我国社会发展举步维艰。后20年,党中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还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才带来中国现在的繁荣昌盛。由此可知,在“三个代表”中,我们党首先要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又因为生产关系应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是由经济利益来实现的,我们党又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利益要求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使社会生产力可持续发展,使广大人民在发展中得益。我们党在取得政权以后,一方面必须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成为领导力量;另一方面,她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利益是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也就是可持续发展利益。我们不仅在概念上不要将局部利益、当前利益混同于根本利益,而且在实践中要使二者服从根本利益。      这样,从社会发展史看来,只有一个层次(生产力)的代表还不够,还必须有第二、三层次的代表,也就是说,要有“三个代表”。      再说第三层次的“先进文化”。先进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它的前进方向既应表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要表现生产关系的改革创新,并促进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这也是我们党所应代表的。      具体说来,文化犹言文明,广义地讲包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狭义地讲指精神文明,即意识形态。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意识反映,又反作用于物质文明。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为此要办好教育事业,这是先进文化的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是中心环节。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质是经济发展问题。但是,发展有两种方式:或是滥用资源,实是破坏生产力的源泉的结果;或是使用先进技术、合理使用资源,实是提高生产力的结果。自中央指出应该转变增长方式,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也就说明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说到底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既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三个代表”中第一个要代表的。      两个基本点,一是四项基本原则,一是改革开放。      基本原则的第一项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生产关系层次,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余三项原则代表着先进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它们都是为一个中心(发展生产力)服务的。邓小平同志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而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开放则是为了优化各个层次,使它们更具先进性。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就在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长期以来,人们将市场经济与四项基本原则对立起来,认为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并误以为这是马克思的观点。其实马克思早已明确指出,市场只要求商品属于不同所有者,而不问生产该商品的要素归谁所有。因此,市场可以和各种不同所有制相结合。马克思还指出,任何社会,剩余劳动必须始终存在,才有积累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剩余劳动以及它凝结的剩余价值既不姓“公”也不姓“私”,只是被谁占有的问题。国有企业也要生产剩余价值以保值和增值。可见,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我们应代表这一与时俱进的精神文明。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为生产力提供资源,是生产力源泉。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载体,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这种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是生态文明,是党和人民群众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江泽民同志在《发展要有新思路》中讲:“这里我还要强调,要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经过长期的努力,使我国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资源永续利用。总之,我们必须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考虑,从应付世界上突发事件考虑,从为子孙后代考虑,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按照自然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核心则是人口问题。从自然规律讲,人与动物,本应从食物链中相生相克。但人能消灭他的天敌,使生态链暂时断裂,人口数量因此可以暂时暴增,破坏生态平衡,损毁环境。环境终将惩罚人类,迫使人口数量限于所能承载的范围以内。从社会发展规律来讲,人作为生产力的主体要素是他的劳动能力。这种能力包含体力和智力。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不在体力而在智力。智力是随着科学和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类的生产活动是由体力为主发展到以智力为主的。当着生产力低下,以体力为主时,人口会增大,当着生产力提高到以智力为主时,人口会自然减少。我们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作为基本国策,还以“科教兴国”作为基本战略,既合乎规律,也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当人口量大质低,资源就被滥用,环境就会随之损毁。人多就毁林地、草场开荒,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无知就滥用矿物资源,导致水、大气、土壤污染。在经济利益上就表现为以牺牲人类根本利益来获取私人或局部的暂时利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背道而驰。可见,为了可持续发展,必须狠抓中国人口问题。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国民经济基础      人们常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学地讲应该是,能够提供剩余产品的农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因为农业有了剩余产品,就能实现其它各部门的必要劳动,才会有各部门的剩余劳动,才会有各部门生产力的发展。重农学派早就正确认为,一切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一切资本的发展,从自然基础来说,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力的基础上的。可见,在代表先进生产力方面,首先要代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再者,农业是培育生物的产业。广义地讲,农业应包括林业、种植业、牧业、渔业。通常讲的农业是狭义的,即种植业。为了人口当前或局部的吃饭的需要,就将狭义的农业放在第一位,形成农、林、牧、副、渔的排列。结果导致毁山林、草场,填河湖造耕地,其危害已为人所共知,现在只好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这种排序也应改为林、农、牧、渔、副。因为林是生态系统的支柱,没有林就没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林的存在关系到人类的根本利益,也保护农业生产力的源头。由此也可以说,林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      我们注意到农业生产力中自然条件质的规定性(保护生态环境)以后,还要注意自然条件的量的规定性(土地的规模经营)。规模经营使土地自然力得以合理利用,使农业科技有用武之地,使农业劳动发展为社会生产力。西欧、北美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无不建立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上面。例如,美国农地比中国多,但农业人口只有800万,占全国人口的3%。中国农业人口有8亿多,占全国人口的70%,这是从农业人口看的1比100。再如,法国每个农民平均占地10公顷以上,5口之家占地50公顷(750亩)以上,也百倍于我国,这是从农地看的1比100。由上可见,中国农业生产力之所以难发展,就在于土地难以规模经营,阻力则在农业人口大量过剩。小农经济不仅规模不经济,而且繁衍过多人口,使社会生产力难以发展,环境难以承载,还是家族封建文化的基础。      现在,大家都关心三农问题,但多注意末端处理,如农民城市化、就业、减轻税费等等,较少注意源头治理,如改变小农经济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以发展生产力。只有源头治理,才是真正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但这是长期改造过程,需要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大家支持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才能达到小康社会,才有大家的根本利益。      (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经济学会名誉会长)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