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教数学

  2009-05-01 16:04:54  
新课程下如何教数学 新课程的实施像一场及时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改革和发展的机会。课堂教学依然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在数学教学中,最迫切和重要的是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 教学方式要活泼生动, 与生活贴近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新课程下如何教数学

    新课程的实施像一场及时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改革和发展的机会。课堂教学依然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在数学教学中,最迫切和重要的是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 教学方式要活泼生动,            与生活贴近      人们解决世上所有的问题,是用大脑,而不是用书本。 ——爱因斯坦      如何让学生在依据课本的同时,开动大脑思考,对数学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进取,是作为数学老师最大的乐事。具体来说,在《有理数》(《数学(七年级)(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这部分教学中,笔者就有这样的认识,初中数学中,关于“数”的教学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有理数的教学,二是实数的教学。有理数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而实数是有理数的扩展。有理数的教学安排在初中一年级第一册的第二章,它是小学数学向中学数学的过渡。教材首先从实例出发,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引入了负数,接着建立了一套有理数的概念,并运用数形结合的观点,用数轴表示有理数及有理数的绝对值,并介绍了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     为了使年龄较小的初一学生顺利接受并在头脑中建立有理数的概念,必须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除了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入手,用实例指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帮助学生理解“相反意义的量”之外,还应该在“0”上下些工夫。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学生易把0认为是正数,或认为0就表示“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归谬法”帮助学生认识0——     师:0表示什么?     生:0表示没有。     师:收听过天气预报吗?     生:听过。     师:如果说今天最高温度是0℃,那么也表示没有温度吗?     生:……     师:显然, “0”可以表示没有的意思,但“0”还可以表示更多的意义:     在十进制中,表示某个数位上的数缺位。例如105表示出十位上一个单位都没有,即十位上缺位。 “0”是一个整数,也是一个偶数。零与正整数、负整数组成整数集合。 “0”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例如,0℃不是表示没有温度,而是像零上3℃一样,有着一个确定的温度。又如,在海拔高度上,某地的高度是0米不是表示没有高度,而是表示与海平面一样的高度。     比如我国的珠穆朗玛峰,海拔是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它表示的是高于海平面8848.13米。而据科学探测,在海平面以下,最深处达10000多米,相当于珠穆朗玛峰加上富士山的高度。     这样形象地解释,学生自然印象深刻。     我的学生寇书博就在日记中写道:“今天的数学课真有意思,0 不仅仅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更多的意义。我以后要好好学习数学。”      二、 从传统的灌输式转向引            导式      还学生完整的经验世界。——朱塞佩·皮亚诺      在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第3节《可能还是确定》中有“掷骰子”的游戏,需要学生亲自在课堂上做实验。有许多家长和老师都不敢让学生拿骰子做实验,认为这会让学生与赌博联系起来。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对有些事情不能避而不谈,关键是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建立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     仔细分析起来,老师的顾虑有两点:     1. 担心课堂纪律不好控制。学生一味沉迷于掷骰子中,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反而淡化了。课改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先讲纪律,讲游戏目的,讲“小骰子,大学问”的故事——最初刺激数学家们思考概率与数理统计问题,就来自掷骰子的游戏。     17世纪中叶,欧洲贵族们盛行投骰子游戏,当时法国有一位热衷于投骰子游戏的梅雷骑士(Mere),他在投骰子游戏中遇到了一些使他苦恼的问题。譬如,他发现掷一枚骰子4次至少出现一次6点是有利的,而掷一双骰子24 次至少出现一次双6是有利的,他找不到解释的原因,于是他把遇到的问题向当时的法国数学家帕斯卡(Pascal)请教,帕斯卡接受了这些问题,并把它提交给另一位法国数学家费马(Fermat),他们频繁地通信,开始了概率论和组合论的研究。他们的通信被从荷兰来到巴黎的科学家惠更斯(Huygens)获悉,回荷兰后,他独立研究了这些问题,结果写成了《论掷骰子游戏中的计算》,时间是1657年,这是迄今被认为概率论中最早的论著。     2. 担心学生乐于做实验,懒于做记录,甚至于编造记录。在课本第200页中,要通过实验填掷三个骰子40次两种结果出现的频率表。上课前,我就预感到学生掷10次、8次骰子还行,会耐心地做记录,而到了做40次的时候,会懒于动手做记录。因此,在做实验前,我就收集了有关的资料给学生讲故事,让学生知道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不仅要有浓厚的兴趣,还要有严谨的求知态度。我给学生讲了《科学骗子如何得手》的故事:     去年9月底,在科研领域赫赫有名的美国贝尔实验室揭出一桩令人震惊的骗案:一个来自德国的研究人员长期伪造实验数据,在著名科学杂志上频频发表论文,在固体物理学研究领域行骗数年之久,连最权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也差点被他骗到手。     这个骗子名叫扬·亨得里克·勋恩,年仅32岁。从1998年到2001年,他总共发表了90篇论文。他就是采用不让同行参与,引用“无法证实的”数据来行骗的。这是贝尔实验室77年历史上最大的伪造丑闻,如今,勋恩已被解雇。 这个故事对鼓励学生认真做实验记录有很大帮助。      三、 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        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        向知识”      我认为一个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处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各种文化载体充盈在我们的周围,学生与我们几乎在一同接受着各种知识和文化,我们应该抱着与学生一同学习的心态,把良好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严谨的求知精神传给学生。     在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一章中,立体图形的名称学生能很快接受,但多面体中的欧拉公式:顶点数+面数-棱数=2,则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请学生数一下正四面体、正方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具有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把结果记入下表,并算出最后一栏的结果。他们惊奇地发现,最后一栏的数是完全一样的!      整个公式得出过程自然,而且这里面有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自然比给出公式再让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          四、 将数学渗透入学生心中      亲其师,信其道。——《学记》      谈到语文,许多学生必会列举如孔子、李白、鲁迅、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但谈到数学,大多数学生恐怕想起的只有一些公式、符号等,至多会想起高斯、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远没有语文那么贴近。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多收集一些数学家的有关资料,对书中已有的“阅读材料”,如华罗庚的故事、视数学为生命的陈景润、少年高斯的速算,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不能一带而过。因为这像“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一样,对这个人信服,才更容易对他的研究、对他所从事的事业信服。实践工作中,教师要广泛收集意见,与学生共勉,与学生同行,让数学这门学科在学生心中变得生动、有趣、丰富起来。(《中国教师报》)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