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反思

  2009-05-01 16:00:38  
对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反思 教学目标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编造,不是教案上装点门面的摆设,也不是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 一、教学目标制定存在的问题 教学目标的制定看似简单容易,不值得深究,实际上从新课程理念考查,就会发现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对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反思

    教学目标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编造,不是教案上装点门面的摆设,也不是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   一、教学目标制定存在的问题      教学目标的制定看似简单容易,不值得深究,实际上从新课程理念考查,就会发现存在着不少问题。     其一,草率盲目,兴之所至,不假思索,或照教参一抄了之,或仅凭感觉随意而定,缺乏准确性、系统性与渐进性。如只要是揭露类的文章,就定为“认识……社会的罪恶”;只要是歌颂类的文章,就定为“学习……精神”。教学目标的制定是科学性相当强的严肃而慎重的工作,怎能这么随便草率?     其二,大而空,笼统模糊,对学生学习缺乏明确的指导。许多教学目标里充满了“学习”、“认识”、“了解”、“体会”、“品味”等要求,这些要求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达到或不能达到,其中每一个要求要经过哪几个阶段或层次,都很难操作、观察和测定。如《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目标定为“学习鲁迅,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章风格。”未免空洞模糊。“一般而言,课程目标应该明确而又清晰”,(施良方《课程理论》,P66)笼统模糊则无法落实。     其三,停留在认知层面,不能将学生智慧、情感、意志上的发展和成长放在重要地位。传统教学目标大都是一个个肤浅的、答案明显的、没有思考价值的知识性问题,这是造成封闭、机械、僵化的教学的主要原因。一位教师教学《世间最美的坟墓》,总共列出十道练习题,带领学生做完这十道题,教学就结束了。学生连课文都没有细细读一遍,更不要说情感上、心灵上有多少变化和成长了。     所有这些,都使教学失去了明确的标准,导致了教学的肤浅、低效和失控,也给教学的测量和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教学目标制定的策略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在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因素,并找到教学内容的关键和切入口之后,才能制定出来。制定明确具体、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类,三类又从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各分为若干层。比如《背影》的目标可作如下分层:      (一)认知目标(其中渗透技能目标) 知识:了解朱自清的简况与主要著作,掌握本文16个生字新词。 理解:陈述本文细节描写的精妙。 评价:体会本文借助父亲背影串联情节的技巧。 运用:掌握本文行文的思路。      (二)情感目标(其中渗透技能目标) 知识:了解本文表达的父子深情。 理解:掌握本文细节描写的美感。 评价:体味并准确理解用细节串联情节表达情感的美妙。 运用:掌握本文以真情、真感著真文的特点。     以上只是从内在心理变化的角度所作的分层,这要比原先的“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学习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具体和清晰多了。但是由于这个目标只是从心理变化的角度所作的描述,不便于观察和测量,所以,还要——     将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结合起来表述。学习的实质是内在心理的变化,即内在能力和情感的变化。而内在心理的变化,如感受、领会、理解、欣赏、体验、热爱、尊重等等,不能直接进行测量和评价。对此,格朗伦(N.E.Gronlund)提出的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很有借鉴意义。这种方法是列举反映内在心理变化的行为目标,以对内在心理目标的具体变化进行观察和测量。如《背影》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表述(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渗透整合):     1. 知识:了解作家、作品,掌握生字新词。(内在心理变化)     搜集阅读有关资料,陈述朱自清简况与其主要作品,其中包括“民主战士”、《欧游杂记》等;会读会解文中16个生字新词。(外显行为表现)     2. 理解:理解生动传神的“背影”细节描写的美感(内在心理变化)     诵读课文,找出描写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对重点动词美感的理解。(外显行为表现)     3.综合: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内在心理变化)     诵读、默读课文,依据课文顺序找出最令你感动的文字,并描述你被感动时的真实心态,其中应有“父亲”怜子亲子的至诚无私和作者善解人意人情的真实真切,尤其是作者面对“父亲”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的深层原因。(外显行为表现)     4.运用:掌握本文借助父亲背影串联情节和以真情、真感著真文的特点。(内在心理变化)     反复朗读、默读、齐读课文,找出四处“背影”的描写和作者三次“落泪”感情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中应有“朴实无华的语言”、“细致入微的细节”、“情感的真挚”、“事情的真实”、“观察的仔细”等。(外显行为表现)     这样将内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结合起来表述,目标就非常具体明确,既能发挥教学目标对教学实践的具体引导作用,又便于对学习结果进行观察、测量和评价。但是,这些目标只局限于对课文的解读,还很难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生命发展起到创生作用,所以——     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教学目标,按照新课程理念可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是显性、短期目标;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隐性、长期的目标。假如出示的是显性的、短期的目标,学生遭遇的只能是一堆“死”的符号型的结论,势必造成单纯的知识传递,造成死记硬背和封闭僵化,使教学缺乏“人气”,缺乏生命活力。好的教学目标应是显性和隐性、短期和长期、预设和生成等目标的完美结合,既有知识、技能的增长,又有智慧、情感、信念、意志、价值观等的发展和生成,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生命的内涵。这“结合”最能见出教师教学的功底,也是一位教师成熟的标志。上述《背影》的四个目标都局限于课文本身的理解,因此,还应设立发展性和创生性的目标:     5. 活动:体验感人至深的亲情美和真情真感著真文的写法。(内在心理变化)     选读一篇或几篇写“父亲”的散文,从情感内容和写法方面比较体味,或课后以笔记形式书面完成。选择父亲和自己的生活片段,自拟题写篇文章表现父子深情的文章。(外显行为表现)     选读、体味一篇或几篇写“父亲”的散文,可以将上面学得的知识和技能付诸运用。此时师生若能在一起回忆各自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并满含着情感进行讲述,将会使师生沉浸在浓浓的父子深情中,然后再选择那些铭记于心的生活片段记叙出来,则能达到认知、情感、技能都得到发展的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再如学了《卖炭翁》让学生写《炭被抢走了以后》,学习郦道元的《三峡》写《郦道元2003年再游三峡》,续写《皇帝的新装》,改编《麦琪的礼物》为剧本等,都能使学生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     学习目标最好让学生自己制定。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应该是教师的“专利”,既然它是预设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让学生自己制定。学生的个性本身就是教学的目标。个性化的阅读和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一种境界,更是教学要达到这种境界的一条必由之路。因为只有个性才能培养个性。苏教版中学语文就主张让学生“自主寻找学习目标,确定学习重点,理解教学内容,摆脱‘引导’‘提示’‘评点’等各种预先设定的框框的束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主编洪宗礼语)一位教师教学鲁迅的《一件小事》,让学生自读课文,提问题,定目标。在学生提出几十个问题中,教师发现“教材中的‘我’是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剥削者?”这一问题很有价值,于是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再读课文,从课文中找论据,写发言稿,进行辩论,最后又让学生以《漫谈〈一件小事〉中的‘我’》为题整理发言稿写篇文章,这样,教师不再讲读课文就结束了教学。整个过程完全是学生为主体,学生积极主动,辩论激烈,最后写的文章大都很有质量,教学效果特别好。     学生一开始可能不会制定学习目标,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一旦学生学会制定学习目标,其学习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学理想境界就会实现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